北京

  • 400-172-1722

北京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积极变化!房地产多指标降幅连续收窄 预期8月"负转正"可期

    8月15日,统计局发布房地产市场情况数据。从1—7月份的数据来看,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房企到位资金、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多指标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其中,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已经连续2个月降幅收窄,销售额已经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房企到位资金降幅已经连续4个月收窄,房屋新开工面积连续5个月降幅收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核心城市供需两端政策仍有优化可能,下半年在高基数影响减弱下,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或继续收窄,同时,国企收储政策的落实推进也是决定市场恢复节奏的重要因素。商品房销售同比降幅明显收窄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0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9%。值得注意的是,1—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降幅较1—6月收窄了0.4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个月降幅收窄;新建商品房销售额累计降幅较1—6月收窄了0.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认为,7月,中央和地方政府继续出台政策稳定房地产行业信心。全国层面,受高基数效应减弱影响,1—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降幅继续收窄。重点城市层面,7月,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7月份新房成交活跃度有所回落,呈现出淡季特征,北京在6月政策优化推动下新房成交维持平稳;整体上,随着政策效果有所减弱以及市场传统淡季来临,新房市场仍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徐跃进认为,短期来看,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住房制度改革与政策优化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因城施策将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将获得更多调控自主权,未来核心城市供需两端政策仍有优化可能。下半年在高基数影响减弱下,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预计将继续收窄,同时,国企收储政策的落实推进也是决定市场恢复节奏的重要因素。房企到位资金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从房企到位资金情况看,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1901亿元,同比下降21.3%。其中,国内贷款9216亿元,同比下降6.3%;利用外资17亿元,同比下降45.0%;自筹资...

  • 02

    楼市强心针/港楼市有望走出低谷期\利嘉阁地产总裁 廖伟强

    笔者最近就本港的楼市萧条期,整理了过去半个世纪的资料,并做了些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个巧合的地方,就是每次香港经济遭遇重大危机,楼市亦会被拖累而出现长时间的淡市。这个萧条期在大部分情况下维持6年左右。例如在1980至1986年期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谈判,地产市道大跌,这段淡市期整整维持了约6年。至于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到2003年沙士,本港经济和楼市亦深陷谷底,楼价重挫约七成,这段“楼市黑暗期”刚好也历时6年。  历来下行周期均为6年  到了今次的萧条期,计及由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后接连出现修例风波、新冠疫情,以及美联储连环加息等事件,经济和楼市都遭遇强震,至今楼价的调整仍然未完成,但也刚好已经有6年。过了这6年的下滑期,楼市会不会否极泰来,实在值得期待。  诚然,香港经济仍受着很多负面因素困扰,港人消费力不断转移到在内地,零售及餐饮业面对巨大的挑战。此外,港人的负面情绪扩散,并且在网上放大及互相感染。其实,笔者并不反对港人到内地消费,这个趋势已形成。北上消费帮助港人用较少的成本去纾缓生活压力,这也是好事。不过,要激活香港经济,总不能只靠外力,港人也应该同舟共济,多一些留港消费,多给本地商家机会,香港经济就可以逐步好起来。  正如楼市也一样,只要市场的信心稳下来就有希望。毕竟,本港房地产长远来看仍有很大的需求。政府统计处的文件预计,香港人口将由2019年的751万,增加至2046年的819万,合共估计增加68万人,即是每年平均增加2.51万人。这些新增人口对居住有刚性的需求,但目前香港的每年供应量并不能够满足这个增长速度,楼价和租金未来必定有上升空间。笔者相信这个“六六无穷”的定律,楼市经过了6年的困境,必定可以见到晴天。房老二找房 全国加盟启动!-济南楼市新闻-房老二,中国二手房公众平台 (ershoufang.com)免责声明:房老二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03

    社论丨房贷利率调整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市场预期

    近日,广州、南京、苏州、佛山等多个热点城市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跌破3%,进入“2时代”。一方面,这是近期LPR持续下降的结果。7月20日,作为房贷利率定价基准,5年期以上LPR再次下调10个基点,今年累计下降35个基点。在7月初主要城市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1%-3.3%的情况下,LPR再次下调直接驱动按揭贷款利率进入“2时代”。另一方面,这也是银行争夺房贷份额的必然现象。在经济转型阵痛期,银行面临“资产荒”,有抵押、有担保、违约率低的居民按揭贷款不啻为优质资产。同时,商品房市场也进入存量时代,银行加大了对按揭贷款份额的争夺。而5月17日金融管理部门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以后,这种争夺日益加剧。降低房贷利率的“价格战”,无疑是争夺房贷份额的抓手。另外,近期银行资金成本也在回调,为房贷利率下降创造了条件。7月底,五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调20个基点,从之前的2%降至1.8%,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下调了10个基点,为1.35%,中小银行近日也全面跟进,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同时,央行分别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10个和20个基点。当然,首套房贷利率进入“2时代”的仅是少数城市、个别外资行,多数商业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在3.1%~3.3%。不过,出于对冲居民贷款买房热情下降、对冲行业发展模式转型和稳定房地产金融加速器效应等综合考虑,特别是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房贷利率全面进入“2时代”是必然现象。房贷利率进入“2时代”且继续处于下行通道,其直接影响就是产生“降成本、降门槛”的效应,即结合降首付(首套、二套房更低首付比例分别降至15%和25%),使得房贷的可得性、可偿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对刚需群体来说。甚至,住房贷款开始具有普惠性,让更多新市民、年轻人等住房消费潜力群体能通过低成本、低门槛的按揭贷款,轻松实现“住房梦”。其次,房贷利率进入“2时代”,使得房贷“高利率”的弊端消解。近年来,存款和保本理财等固收类产品利率持续回调,2024年以来已...

  • 04

    粤民投李晓明:如何规避房地产周期波动中的投资风险?

    作为拥有十万亿规模、资金密集型的支柱行业,房地产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具备良好的投资属性。许多金融机构青睐于将资金配置在房地产业,底层逻辑也相对直白:无论是股权或者债权,开发型业务抑或是持有型业务,在整个行业蒸蒸日上的阶段,获得稳定的回报几乎是确定的。近年来,房地产业经历了巨变,整个链条的投资逻辑与之前截然不同。部分机构由于各种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在房地产投资上也出现失误,即使部分险资、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也不可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导致房企与机构之间的信任度不如以前稳固。在这种行情下,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更趋于严苛,如何安全、合理地配置资金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回溯过往,在房地产业的波动中,仍存在一些成功穿越周期的投资平台——这些平台出于对行业周期的精准研判以及合格的风控模型,最终平稳落地,并未受到明显的冲击。粤民投的不动产金融投资团队,就不失为行业中较为典型的样本。作为一家由大型民营企业联合设立的投资平台,粤民投主动控制了总资产配置规模,不激进、不冒进。而正是总体趋于保守的投资风格,让粤民投在房地产的投资中没有明显的风险暴露。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粤民投助理总裁李晓明。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李晓明有产业与金融的复合背景,他在保利地产开发、运营以及投资等板块有10年的工作经验,这使得他对房地产业的周期、复杂资产的判断掌握更有心得。李晓明说,投资本质上是建立和依赖正确的常识,而在房地产业,一个简单的常识是,不动产的标的不可能像股票波动一样短期就有成倍的涨跌。当它在短期内有巨大涨幅的时候,风险已经在累积。因此,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不仅要底层资产好,价格也要合适,要用当下的市场价格去估值而不要按照预期,才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在长周期中才不会犯大错。周期的判断粤民投在房地产投资能够实现稳健回报的前提,是对行业周期的预判相对超前。综合分析行业周期、资金与资产要素供求关系,李晓明形成的投资模型是,将经济与政策基本面作为模型塔基,以宏观周期决定模型、城市区位选择模型、资产类别选择模型、管理模式为四根支柱,共同作用于核心部分的投资时钟模型,做出正确的周期判断和策略选择,最后以塔尖的资产估值...

  • 05

    中国房地产市场关键指标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文/夏宾  中国央行13日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权威人士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力度稳固,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今年以来,央行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保持稳固。  数据显示,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0%;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权威人士还提到,金融加大了对房地产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发散拖累宏观经济,央行5月份推出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在降低房贷利率、下调购房首付比例及支持房地产去库存等方面采取了务实的举措。  “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已有提升。”权威人士直言,近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等关键指标降幅均有收窄,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增长,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面积增长较快。  此外,金融数据显示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宏观融资结构持续改善。权威人士表示,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金融系统注重合理把握债券和信贷两个更大融资市场的关系,推动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促进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多渠道稳固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业内专家也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在金融存量规模已经较大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在有效信贷需求偏弱的大背景下,综合反映实体经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融资支持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增速保持平稳,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也反映了直接融资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房老二找房 全国加盟启动!-济南楼市新闻-房老二,中国二手房公众平台 (ershoufang.com)免责声明:房老二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06

    央行:住房租赁产业是未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住房租赁产业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图片来源:新华社The housing rental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is expected to see robust demand and stable supply, is a "crucial direction" for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ountry's real estate market in the futur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OC) said on Saturday.中国人民银行(央行)8月10日称,随着租赁需求的上升和租赁供给趋于稳定,住房租赁产业是未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Given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dynamics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the scale of existing housing in China is already very large, the central bank noted in a report on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深刻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存量住房规模已然很大。On the demand side, market institutions project that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with rental needs will exceed 200 million, and the market potential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PBOC said, adding that demand is rising among key...

  • 07

    杨德龙:稳定房地产市场 有助于提振信贷增速|首席读数据

    8月13日,央行发布了7月份金融数据。数据显示,7月广义货币量(M2)同比增长6.3%,达303.31万亿元,而狭义货币量(M1)同比下降6.6%,两者差距较大。M0同比增长12%。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2%,总体保持平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尽管人民币贷款仍处于平稳状态,但增速较低,且单月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指出,居民贷款主要反映购房需求,未来或将通过更多措施提振房地产市场,从而稳定人民币贷款增速。房老二找房 全国加盟启动!-济南楼市新闻-房老二,中国二手房公众平台 (ershoufang.com)免责声明:房老二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08

    人民财评: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

     人民财评: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  ——“坚定发展信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系列评论③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面对这些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稳预期、强信心,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以来,我国财税、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4月,《我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一季度,本外币绿色贷款增加3.7万亿元,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上半年,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事实证明,改革越深入,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下半年,仍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防范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风险,注重政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稳预期、强信心,要让市场添活力。今年以来,我国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各种所有制经济更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市场活力充分涌流。司法部等部门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各地加快规范清理隐性壁垒、地方保护,我国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截至今年5月底,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所有经营主体的比例,从2019年的95.5%增长到96.4%。下半年,要继续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8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为各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