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 400-172-1722

济南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取消公摊面积,让购房者明明白白消费

    2024年,中央与各地政府通过放宽限购政策、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迎来稳步复苏。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多次重要会议都对房地产行业作出相应部署。近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2025年房地产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住房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什么样的房子是“好房子”?如何让购房人更满意?近期热议的“取消公摊面积”或将成为助推高品质居住需求释放的动力加速器。取消公摊呼声高涨当下,住房产品供应端发生改变,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提升住房居住品质,产品力的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各地围绕“好房子”概念的核心,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住宅品质提升。近日,多地出台新政,引导逐渐取消公摊面积,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其实,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由来已久。据《法治日报》报道,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名消费者全款购入某小区一套总面积为110.25平方米的住宅,当时销售人员告诉她,因为小区楼栋属于超高层建筑,达到55层,考虑到避难层、电梯高度等因素,公摊面积占比会达到31%。然而,消费者准备收房时却傻眼了: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超厚的墙壁、逼仄的空间、3间小得可怜的卧室,实际套内面积仅有61平方米左右,公摊面积占比达46%。“公摊面积就是一笔糊涂账。”北京购房人方女士对记者表示,“我买房时,开发商给的户型图显示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套内面积90平方米左右。没想到装修时全屋铺地砖才发现,室内面积也就80平方米。”那么,什么是公摊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明确规定,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告诉记者,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公摊面积无非就是走道和电梯,但实际上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一是保障业主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公共建筑面积;二是单元与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公摊面积的算法非常复杂,消费者想搞明白基本上不太可能,比如大堂、门厅、电...

  • 02

    “好房子”引领房地产发展新赛道

    大江南北,一场“好房子”蝶变正在悄然发生。新建住宅采用动静分区、灵活多元的空间设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借助装配式建造技术,“原拆原建”把老房子变成现代住宅楼;科技赋能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住房更加安全宜居……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要改造成“好房子”。我国住房发展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和幸福感是房地产发展的鲜明导向,也在打开新的赛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上“好房子”成为居之所向、心之所往。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房间狭小,厨房和厕所公用;八九十年代的步梯房,结构简单,小区环境一般,绿化少;从2000年开始增多的电梯房,设计更加现代,配套更加齐全,物业管理更加完善。这些住宅曾是一代人的“心头好”,代表着当时的“好房子”。时代的发展为住宅迭代升级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有了更多新期待:既能住得健康,住得安心放心,又节能省钱,用得更方便。这意味着,“好房子”应当具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特点,不仅要有好标准、好设计,还要有好材料、好建造以及好服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国幅员辽阔,适合南方气候环境的住宅不一定适用于北方。不同居住习惯、不同年龄段、不同经济能力等群体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把“好房子”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对住宅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构建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对不合时宜的住宅设计、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范等进行调整优化。良好的居住品质是当下撬动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当前,居民对户型设计的灵活性、私密性、舒适性等要求更高,对运动、娱乐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配套设施需求更加迫切,只有通过打造优质住宅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决胜新赛道。作为建设主体,房企承担着将“好房子”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任,需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到住宅建设中去,坚持在项目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品质把控,在品...

  • 03

    瞭望丨房地产回稳加速构建新模式

    ◇政策效果已开始显现,但房地产市场筑底是一个过程,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从中长期趋势看,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以需求边际增长带动房价企稳。而要重塑市场信心,首先要强化房价预期管理◇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使用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市场,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随着政策落地,市场逐步回暖。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签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量同比增长0.9%,连续15个月下降后实现增长;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连续8个月下降后实现增长。“总的来看,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效能进一步释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动能将增强。”统计局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政策效果已开始显现,但房地产市场筑底是一个过程,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明确强调“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政策密集推出,释放出2025年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强烈信号。政策“组合拳”频出2023年有了“二孩”的上海市民赵女士,迫切想改善家庭住房条件。2024年11月,她看中位于徐汇区一套122平方米的三居室,却因为10万元的差价与房主“拉锯”了很久。“2024年12月1日,降契税政策出台后,我们立刻达成了交易,税费降低了6万元,我们买卖双方各让2万元。12月2日,我们就顺利过户,2025年1月下旬我们就能住进新家了。”赵女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作为置换客户,她的买卖交易流程是同时进行的,买卖房流程几乎无缝衔接,“根据最新政策,二套房的契税税率与首套房的税率一致,哪个房子快我们就先办,省去了租...

  • 04

    统计局: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下降10.5%。202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332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13330万平方米,下降13.1%。房屋新开工面积73893万平方米,下降23.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3660万平方米,下降23.0%。房屋竣工面积73743万平方米,下降27.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3741万平方米,下降27.4%。二、新建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7.6%。202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32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6%。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6.2%。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202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7661亿元,比上年下降17.0%。其中,国内贷款15217亿元,下降6.1%;利用外资32亿元,下降26.7%;自筹资金37746亿元,下降11.6%;定金及预收款33571亿元,下降23.0%;个人按揭贷款15661亿元,下降27.9%。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2024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2.78。(来源:统计局网)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5

    盘活房地产业存量资产,上市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行动。1月9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盛利保”)共同发起设立了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母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0.0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AMC在不良资产项目纾困及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业务优势,其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发起

    盘活房地产业存量资产,上市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行动。1月9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盛利保”)共同发起设立了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母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0.01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AMC在不良资产项目纾困及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业务优势,其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盘活基金,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和存量资产纾困盘活。200亿元盘活基金成立促进房企风险化解根据公告,在上述母基金认缴的总规模200.01亿元中,信达地产认缴100亿元作为该基金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占基金规模的49.9975%);普通合伙人鑫盛利保认缴100万元,占基金规模的0.0050%;有限合伙人中国信达作为优先级合伙人认缴10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49.9975%。该盘活基金的名称为信达纾困盘活(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期限为8年。主要投资于房地产行业问题企业纾困、问题项目盘活,参与破产重整、法拍等特殊机遇投资,支持项目保交付和三大工程建设等。在投资方式方面,该盘活基金视具体项目情况,既可直接投资具体项目,也可以母子基金形式,通过引入产投人、其他资金方和合作方等另行发起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参与投资。对于此次共同投资事项,信达地产在公告中表示,是其促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与良性循环,向不动产资源整合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纾困需求,利用公司关联方的功能优势和资源禀赋,拓展项目机会,盘活行业存量资产,优化公司投资结构,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信达地产、中国信达等此次设立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释放出积极信号。”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实践中,纾困主要以项目为主,本次盘活基金除用于问题项目盘活外,也将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企业纾困,将促进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盘活的结构性机会增加。...

  • 06

    进一步畅通融资协调机制 百亿元级房地产专项纾困基金成立

    盘活房地产业存量资产,上市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行动。1月9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盛利保”)共同发起设立了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母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0.01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AMC在不良资产项目纾困及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业务优势,其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盘活基金,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和存量资产纾困盘活。200亿元盘活基金成立促进房企风险化解根据公告,在上述母基金认缴的总规模200.01亿元中,信达地产认缴100亿元作为该基金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占基金规模的49.9975%);普通合伙人鑫盛利保认缴100万元,占基金规模的0.0050%;有限合伙人中国信达作为优先级合伙人认缴10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49.9975%。该盘活基金的名称为信达纾困盘活(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期限为8年。主要投资于房地产行业问题企业纾困、问题项目盘活,参与破产重整、法拍等特殊机遇投资,支持项目保交付和三大工程建设等。在投资方式方面,该盘活基金视具体项目情况,既可直接投资具体项目,也可以母子基金形式,通过引入产投人、其他资金方和合作方等另行发起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参与投资。对于此次共同投资事项,信达地产在公告中表示,是其促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与良性循环,向不动产资源整合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纾困需求,利用公司关联方的功能优势和资源禀赋,拓展项目机会,盘活行业存量资产,优化公司投资结构,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信达地产、中国信达等此次设立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释放出积极信号。”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实践中,纾困主要以项目为主,本次盘活基金除用于问题项目盘活外,也将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企业纾困,将促进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盘活的结构性机会增加。...

  • 07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防范化解,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回升向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扩围至18个城市,签约意向性基金规模超3400亿元。会议要求,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会议提出,支持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高效服务“两重”“两新”。引导保险、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落实,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提升跨境贸易综合金融服务质效,助力稳外资稳外贸。(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屈信明)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8

    房贷利率大幅下调,不少购房者收到政策“大礼包”

    新年伊始,众多贷款购房者收到“大红包”。对于参考LPR报价浮动利率的商业住房贷款借款人,如果把房贷利率的重定价日选在了1月1日,将迎来房贷利率的大幅下调。不仅是商业房贷,住房公积金存量个人住房贷款,也从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不少购房者收到政策“大红包”1月10日,武汉市民兰女士打开手机银行APP,查看自己房贷的年化利率。“房贷利率确实自动调整了,我查看后发现已经是3.3%。”她高兴地说。“和去年年初相比,我的房贷利率下调了0.9%;和2020年刚买房时5.4%的房贷利率相比,下降了2.1%。”兰女士告诉记者,2024年年初时她的房贷利率为4.2%,去年10月份房贷利率统一下调时降为了3.9%,现在已经降到了3.3%。也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发文秀“红包”。一名网友称,自己的房贷利率从5.88%降到了3.3%,月供少了不少钱。还有网友称,查到月供少了近1000元。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说,2024年,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全年累计下降了60个基点。以贷款额100万元、等额本息、30年期限为例,在房贷利率从3.9%下调至3.3%后,每月利息支出可节省300多元。除了商业贷款利率调整外,公积金贷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根据规定,在此之前已经发放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以一笔金额100万元、期限30年的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例,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供将由4270.16元降至4135.57元,总利息支出将减少4.85万元。上述客户经理提醒称,无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此次利率调整均为自动调整,无需借款人自行申请,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都能够直接享受降息带来的红利。还款金额什么时候变?也有购房者发出疑问,为什么利率下降了,自己的月供依然没变化?据了解,房贷还款金额变化通常发生在每个重定价日的当月或次月。银行按日计息,自重定价日当天起按新的利率计算,还款日扣的,是还款日前一个月的本息。中国建设银行一名客户经理举例称,假如小张的贷款是1月1日重定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