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400-172-1722

北京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住宅新标准多维度回应民生关切
来源:房老二
2025-04-12 15:13

刚刚购买了二手房正在装修的吴怡,看到《住宅项目规范》中关于层高3米的规定后,觉得自己买的房子顿时没有吸引力了。

“2011年之后的房子层高一般就是2.8米,我买的老房子是2000年之前建成的,净层高只有2.7米,做完吊顶,铺完地暖,层高只有2.5米,其实感觉还是有点压抑的。3米层高的房子,做完吊顶和地暖,还有2.8米,想象一下就很舒服。”吴怡说。

吴怡提到的《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的新的标准,该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对于未来的新建住宅,规范有一些特别细致的规定,比如,规范除了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外,还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

《法治周末》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此次发布的规范与此前的标准相比,有内容调整,也有新增内容。比如,在此之前,新建住宅的建筑层高标准是2.8米,此前的要求是7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而对于公共信号覆盖的要求等则是此次规范新增的内容。

规范的要求将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增加开发商的建设成本,进而增加房价?新房市场的变化是否会对二手房市场产生影响?

多次征求意见后规范最终修订

上一版《住宅项目规范》发布于2011年,距今已有14年。这14年里,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表示:“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在此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月的最后发布了修订后的规范。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先后三次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但最终稿直至2025年才公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2023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阶段特征更加明显,住房需求的规模结构以及层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对于高品质住宅和好房子的需求明显增加。从回应群众关切、吻合市场需求、促进供求关系平衡、以优质供给引导需求释放等角度出发,住宅的设计规范标准亟须进行调整。

严跃进提到,在2024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明确提到2025年要发布新修订的《住宅项目规范》等住宅标准。这也说明,此次新发布的规范具有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调研积淀。

“从规范修订和新增的内容可以看出来,持续关注和支持住房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于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发展新变化,尤其是基于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持续进行了制度的调整和优化。”严跃进说。

规范落地不一定意味着房价上升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新规范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他认为,新的规范对新房的建造标准有了大幅提升,比如,层高从2.8米提高到3米,提高隔声指标和隔声性能等,这确实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房价一定会上涨。

“因为随着智能建造水平提高,造楼机、机器人、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能够相应减少成本。仅仅是层高提高20厘米等标准的提升就说未来房价一定会高,这个不一定。”李宇嘉表示,以后建造出来的好房子,产品品质更高了,价格比同区域其他房源价格略提高也正常,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也必然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会存在品质差异的加成。

李宇嘉曾经对人们的购房需求进行调研,“根据我们的调研,现在市场上新房的购买人群主要就是改善型需求,他们对居住品质、配套、质量等要求提升了,也就是住房消费升级了,购房者愿意为高品质、为货真价实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在李宇嘉看来,新的住宅项目规范的导向就是要让居民的居住消费体验和福利更好,“只要在层高、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是切实为百姓考虑的,我觉得一定程度的价格提高,是购房者能够接受”。

“还需要看到的是,从2023年开始,刚需大多数开始转向二手住房和租赁居住,新房市场开始主要面向改善型住房需求。近年来,新房市场供给的项目,基本上开始向配套完善、品质优越、服务良好、功能先进的好房子靠拢。很多改善型产品,特别是一些低密度的项目,已经开始试行3米层高了,已经在层高、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服务一老一小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甚至开始内卷式竞争了。”李宇嘉认为,市场上已经面世的不少改善型住房,其实已经超越了新规的底线指标,所以,新规对在售的新房项目来说,影响可能也并不是很大。

规范解决业主居住痛点

从规范的详细规定可以看到,此次规范进行调整和新增的内容,都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在住房消费过程中面临的痛点。

比如,现在的存量住宅中,7层以下楼房没电梯的问题困扰着很多老年群体,虽然在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但是在一些地方,囿于手续和资金的问题,不少低层楼房的电梯加装问题仍未解决。

关于电梯设置,此次规范明确:更高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

这意味着更多住宅小区尤其是低层住宅项目,都可以纳入“电梯房”的行列中。

比如,隔壁吵架自家都能听清楚、楼上孩子稍微跑两步楼下业主就上来敲门,是很多业主居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24年8月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隔音问题是人民群众对住房建设意见较大的三个问题之首。

此次规范要求提高分户墙和楼板的隔音能力,提高卧室和起居室的降噪效果,也正是对人民群众关切的回应。

再比如,进了电梯手机就没信号必须挂电话,也是很多人遇到的情况,还有人被困电梯时因为手机没信号难以与外界联系。此次规范中新增了对新房“智能化”的要求,明确要求无线信号要“覆盖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间”。

那么,当符合百姓需求的新房入市,二手房市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李宇嘉预测,新标准的发布,更大的影响就是激发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换房需求释放出来以后,会带动二手房挂牌,这对于新市民、年轻人上车是有帮助的。毕竟很多二手房单价低、总价低,这是他们实现购买住房的一个可行的、低成本路径。新市民、年轻人上车买房以后,由于住房消费成本低,不影响生活消费,更有动力在未来改善住房,购置高品质的好房子,从而带动构建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逐步提升居住福利的梯度购房消费模式,这是我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是房地产的新模式。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记者:肖莎)

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免责声明:房源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购买该房屋时,请谨慎核查。入学情况仅凭历史经验总结,在此不承诺入学升学事宜。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上一篇:房产自媒体乱象调查:虚假宣传只为引流获客,多地相继开展整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