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 400-172-1722

重庆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一周地产|全省本周仅出让两宗涉宅地 上周杭州1351亿元收官

    据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追踪统计,本周(1.6-1.12)浙江省拟出让涉宅地2宗(剔除纯租赁、纯安置,出让面积小于1000㎡的涉宅地,下同),体量11万㎡,总起价4.3亿元,平均起始楼面价4295元/㎡。本周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对省内3个城市土地出让进行2场直播:1月8日:湖州南浔商住地出让 起始楼面价6355元/㎡1月9日:杭州未来科技城商地、瑞安宅地一同出让本周重点出让地块:本周杭州余杭区将出让一宗商业地,未来科技城单元YH090702-01地块,用地面积18652㎡,容积率2.3,建筑面积42899.60㎡。地块起始总价17898万元,起始楼面价4172元/㎡。地块出让文件显示,地上商业部分(B1)建筑面积不大于10700㎡。商业/商务金融(B1/B2)部分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酒店式办公等带居住功能用房。最小分割单元不小于800㎡,且最小分割单元应在同一平面。地下空间允许设管商业,商业部分建设面积不大于5700㎡。地块计划于1月9日出让,敬请关注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为您带来的实时直播。上周全省重点资讯:①12月31日,杭州挂牌三宗低密涉宅地,分别位于东湖新城及良渚,将于2月14日集中出让。②1月2日,余杭区为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发布18条新政,其中涉及房地产的有三条:1、购买相关镇街的新房,办理产证后一次性补助5万元;2、购买非住宅新房的,办理产证后,按照实际缴纳契税金额的50%给予补助;3、e类人才及以上购买新房的,给予更高20万元购房补贴。上周全省土地出让回顾:上周浙江省成交涉宅地11宗,总成交建面117万㎡,总成交金额171.9亿元。其中杭州8宗涉宅地包揽148.7亿元更高,同时涉宅地成交总建面65.6万㎡最多。上周杭州迎来2024年土地市场的收官之战:此次成交规模较大,共成交7宗涉宅地块,总建筑面积61.5万㎡,总成交金额145.6亿元,平均溢价率30.1%。其中中海溢价59.8%竞得最热门的西兴地块;滨江单独竞得市北、未来科技城两宗地块,与兴耀、贝壳联合竞得下沙地块;招商竞得钱江新城二期地块,绿城竞得闲林低密地块。另外,浙江龙大底价摘得杭州桐庐宅地。至此,杭...

  • 02

    重庆地产江湖,又一轮回!

    01、重庆地产江湖,又一轮回在这个舞台中央,他们还在,他们已不再;有人又重回舞台中央,有人却遗憾告别了江湖…2009年,龙湖、金科、保利、协信、华宇、庆隆、万达、融侨、恒大、融创、奥园、鲁能、和黄、中海、隆鑫、富力、康德、长安、和泓、旭阳。那一年,重庆房企名销售额为53.51亿,进入TOP10的门槛为15.66亿,进入TOP20的门槛为8.8亿。2015年,龙湖、融创、协信、香港置地、恒大、金科、保利、万科、东原、华宇、鲁能、中海、奥园、瑞安、华润、中渝、融汇、金融街、财信、首创。那一年,重庆房企名销售额为101.8亿,进入TOP10的门槛为29亿,进入TOP20的门槛为18.9亿。2024年,香港置地、龙湖、华润、招商蛇口、保利、万科、中海、中国铁建、海成、电建、中交、华侨城、保亿、中建信和、康田、中建壹品、金茂、两江产城、大悦城、复地。这一年,重庆房企名销售额为74.77亿,进入TOP10的门槛为23.32亿,进入TOP20的门槛为11.01亿。重庆房地产,告别了曾经的高歌猛进,逐渐回归到平静常态。风水轮流转,又一轮回。重庆地产江湖,剩者为王!02、踩刹车我个人感觉,重庆房地产似乎回到了多年之前的开发状态。一方面,肉眼可见的是新项目越来越少了…12月,作为每年的收官月,一般都是当年市场供应/成交的波峰。2021年12月:145个项目新开盘;2022年12月:105个项目新开盘;2023年12月:99个项目新开盘;2024年12月:47个项目新开盘。很明显,降了。重庆新开盘项目,与21年更高峰时期相比,降低了67.5%。而另一方面,是土地供应量的紧缩。我查询数据发现:2020年,重庆主城区土地市场供应126宗。其中,居住用地供应83宗。2021年,重庆主城区有107块地入市(只计算住宅用地)。2023年重庆中心城区商住用地成交量471.95万方,同比下降23%。其中涉宅类用地成交295万方,同比下降37%。2024年重庆市中心城区涉宅类土地共计成交20宗,土地面积1112亩,可建规模135万方。重庆卖地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对比那几年高峰时刻,这将直接影响未来新房住宅的供...

  • 03

    2024年西安土地市场十宗最

    随着12月31日灞桥约119亩住宅、商服地块的挂牌结束,2024年西安土地市场画上了句号。与2023年比,2024年西安土地市场的降温是比较明显的,这种降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溢价成交地块数量的减少。但在这种降温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亮点,我们不妨从其中洞察行业发展的一些信号。01、溢价率更高的地块:周至3.8亩商住地块2024年西安共计成交了8宗溢价成交地块,其中溢价率更高的地块不是西安文教园的2宗地、不是西咸能金区的2宗地、不是高新丝路软件城的2宗地,而是周至一宗3.8亩的商住用地。这块地的编号为610124001023GB00002,地块位于周至县县城农商东街以南、南新街以东,土地面积3.842亩,土地用途为商住,容积率2.6,挂牌起始价为873万元,最终被西安海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823万元摘得,溢价率108.82%,地价474万元/亩,楼面地价2737元/㎡。由于地块体量比较小,总价也比较小,因此更容易拍出更高的溢价率。前几年的时候西安丈八东路上两宗小幅地块,就上演了抢地大战!02、楼面地价更高的地块:中海软西地块今年西安诞生了11宗万元楼面地价地块,6宗位于高新、3宗位于西安文教园、2宗位于沣东,其中楼面地价更高的地块是中海在软西摘得的地块。这块地编号为GX3- 35-33,位于高新区丝路软件城天谷三路以南、云水三路以西,土地面积26.961 亩,土地用途为住宅,容积率2.5,限高54米。中海、招商、保利、中铁建、绿城、龙湖、厦门建发等7家房企参与这块土地的拍卖,经过8轮竞价,由中海以6.32亿元摘得,溢价12.46%,折合地价2344万元/亩,楼面地价14065元/㎡。14065元/㎡的楼面地价,成为今年西安土地市场楼面地价“地王”!03、总价更高的地块:刚家寨153亩地块2024年西安诞生了5宗“20亿+”地块,5宗地的体量都在百亩以上。其中,总价更高的地块是JK3-34-355地块,成交价25.59亿元!这块地位于经开区开元路以东、凤城二路以南,土地面积153.04亩(住宅103.55亩、商服49.49亩),土地用途为住宅、商服,容积率不大于5.0(按上限...

  • 04

    开年才三天,多地房地产政策就抢跑,专家称“需通过政策叠加效应

    2025年一开年,为稳定楼市、促进住房消费,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昆明、厦门、武汉、杭州市余杭区等地纷纷在开年发布房地产政策。各地政策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购房补贴,有的注重公积金政策调整等。具体来看,昆明出台的政策涵盖了用地管理、住房消费、存量房去化等多个方面,多达28条措施;杭州市余杭区的政策聚焦购房补贴和人才购房支持;厦门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和首付款比例;武汉、南昌等地延长了购房补贴政策期限。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年后多个城市发布追加房地产刺激政策,这是去年9月新政之后,全国楼市整体向好的延续。但当前楼市形势分化严重,一二线城市表现不错,三四线城市仍有不足,且一二线城市部分地段也不稳定。为巩固向好趋势,各地推出维护房地产平稳回稳的追加政策,且预计全国其他城市会跟进。房地产政策抢跑1月2日,昆明分别从加强用地管理、支持住房消费、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优化预(销)售管理、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强化要素保障六个方面着力,出台了多达28条系统性楼市政策。具体来看,此次新政提出的28条稳楼市措施,较为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强调支持现房销售、商品房按套内面积计价,还明确要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购买首套、二套房首付低至15%等具体措施。同日,为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力抓好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杭州市余杭区政策更为简单直接。为支持住房市场消费,意见明确对购买相关镇街新建商品住宅的购房家庭,在办理所购新建商品住宅不动产权证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并对购买非住宅新建商品房的企事业等单位及个人,在办理所购非住宅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后,按照实际缴纳契税金额的50%给予补助。此外对于在落实市级A-D类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市级E类、区级E类及以上等次高层次人才购买余杭区新建商品住宅,给予更高20万元购房补贴。相比其他城市,余杭区政策实施时间较短,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3月31日,横跨春节,仅一个季度。为更好支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购房需求,1月1日,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

  • 05

    发改委: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提振资本市场

    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展改革委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关于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考虑,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既要兼顾需要与可能,也要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今年目标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考虑因素,一是有困难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今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二是有积极因素,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将有效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有调控能力,去年出台政策的效应将持续显现,今年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的空间,加上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经验更加丰富,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总的看,我们对推动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充满信心。袁达表示,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二是推进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制定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四是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五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服务优质供给,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六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提振资本市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和数据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来源:澎湃新闻)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6

    “零首付”购房得不偿失

    “零首付”购房套路又开始露头。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日前发布的《关于“零首付”购房的风险提示》称,“零首付”购房不可行、不可信,需警惕相关违法违规行为;“零首付”购房看似轻松划算,实则增加购房者经济负担,暗藏诸多风险。稍有金融常识的人肯定知道,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不可能为“零”,所谓“零首付”,一定是从其他渠道把首付款给“套”了出来。从哪里套取呢?购房者要高度警惕以下三类陷阱。一是第三方垫资,通常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中介机构提前垫付首付款。二是高贷,卖房者、中介机构等联合购房者,故意做高购房合同价格,以此增加银行的放贷金额,把高贷出来的那部分资金用作首付款。三是挪用资金,不法中介怂恿购房者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消费贷,甚至为购房者“包装”虚假经营主体身份,将银行发放的其他用途资金当作购房首付款。既然“零首付”的钱是从其他渠道“套”出来的,这笔资金就不可能没有成本,从实际情况看,这项成本还十分高昂。在第三方垫资的套路下,购房者需要向垫资方分期偿还资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手续费用等,息费水平远高于银行贷款。在高贷的套路下,由于购房合同的价格被人为抬高,购房者势必要承担更多的税费,还要额外向中介机构支付名目繁多的服务费。除了多付钱,购房者还将面临诸多风险,甚至涉嫌骗取贷款犯罪,可谓得不偿失。在挪用资金的套路下,由于购房者将经营贷、消费贷挪作他用,一旦此行为被银行发现,银行将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整改、提前归还贷款或者下调贷款风险分类。如果购房者无法提前归还贷款,自身的征信记录将被影响,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监会2017年曾联合印发通知,严禁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行为。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在申请经营贷的过程中,不法中介往往为购房者伪造交易背景、账户流水等,这些操作属于违法违规行为。由此可见,“零首付”购房并非什么灵丹妙药,而是新瓶装旧酒、拆了东墙补西墙,其本质是从非银行渠道借钱买房,往往不仅没有解决购房者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反而抬高了购房者...

  • 07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具有深刻影响。2024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我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频频打出“组合拳”,展现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平稳结构优化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广义货币(M_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金融总量增长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实体经济保持了较强的支持力度。”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1月份狭义货币(M_1)余额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M_2与M_1的“剪刀差”持续收窄,折射出经济向好态势。货币供应稳定增加,有利于更好促进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突破400万亿元。庞大的总量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底气、添活力。看货币政策效果,不仅要看总量,还要看结构。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支持。11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目前多家银行正瞄准科创、普惠小微等领域发力,挖掘潜在信贷需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正不断累积,融资需求或将进一步改善。调控强度不断加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金融管理部门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特别是2024年9月下旬以来,按照党中央部署,较大力度降准,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并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实施以来,市场反应积极,社会预期好转。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住户贷款增加2.37万亿元,11月当月住户贷款增长明显,这主要得益于住...

  • 08

    《中国不动产首席展望2025》成果发布会举办

    12月26日,《中国不动产首席展望2025》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会议由清华五道口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与中国房地产报联合主办。与会领导与专家共同展望2025年经济走势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并探讨消化存量、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不动产金融循环等重要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发表主旨演讲。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其光出席会议。清华五道口全球不动产金融论坛秘书长、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魏晨阳,中国房地产报执行总经理、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院长张学冬致辞。来自中信城开、国铁投资、中建地产、国贸控股、北京建工、金隅地产、首开股份等多家头部房地产企业,以及建设银行、国寿资产、泰康资产、中金公司、博时基金、中航基金等金融、投资机构的60余位领导及专家,30余位五道口学生校友,以及10余家媒体代表出席会议。魏晨阳表示,在不动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过程中,持续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信心的恢复情况至关重要。因此,“中国不动产首席展望”系列调研应运而生,针对不动产新旧模式转换、市场分化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政策的有效性及优化路径,提出构建不动产发展新模式的可行性方案。未来,调研项目将持续开展,为研究行业预期趋势贡献智库力量,期待并感谢业内多方机构持续参与,协力推进。张学冬在致辞中指出,本轮房地产筑底过程中面临量价齐跌、库存高压等挑战;在2024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刺激下,行业或将进入止跌回稳的重要转折时期。他认为,改善行业现状、构建新发展模式应关注两方面重点:政策端,应加快通过稳经济、稳地产的政策协同发力,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落地性,增强市场信心;企业端,房企需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拥抱新模式下的转型机遇。肖钢以“平稳有序推进房地产发展新旧模式转换”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新旧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房地产发展要将防范风险、强化监管和创新发展模式有机统一。他建议从四方面巩固市场回稳基础:一是稳定购房者预期,优化利率、限购、税收等政策,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二是优化供给,同时推进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三是盘活存量,扩大回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