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武汉底价成交22宗地块:14宗宅地成交额逾60亿元
12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底价成交22宗地块,总成交价65.68亿元。其中,涉宅地块14宗,全部底价成交,土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5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60.03亿元。此外,原计划于当日出让的P(2024)170、171、172、173、174号地块,出让时间调整至12月26日;P(2024)116、188号地块,出让时间调整至2025年1月21日。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刘畅14宗涉宅地块分别位于新洲区(2宗)、东湖高新区(6宗)、黄陂区、硚口区(3宗)、汉阳区以及洪山区。从涉宅地块的成交情况看,武汉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以底价15.01亿元拿下汉口硚口区2宗地块。其中,此次起始价更高的地块由武汉市硚口区利北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摘得。该地块硚口区京汉大道与利济北路交叉口西北侧地块,该地块地上用途为住宅、公园绿地,地下用途为商业,土地面积32420平方米,建筑面积81100平方米,成交价为12.19亿元,楼面价1.503万元/平方米。武汉城建旗下武汉城建天樾置业有限公司摘得硚口区京汉大道以南、崇仁路以西地块,该地块为纯宅地,土地面积8103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9平方米,起始价2.82亿元,成交楼面价1.16万元/平方米。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武汉鸿信世纪置业有限公司以底价3.306亿元拿下洪山区毛坦村K5地块。该地块此前为商业用途,位于洪山区白沙三路和烽胜路交汇处,龙湖武汉白鲜沙天街旁,此次改为住宅、商服、公园绿地后重新挂牌,土地面积2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楼面价4723元/平方米。金地商置控股的武汉广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3.54亿元拿下汉阳区鹦鹉大道以西、大桥局铁路专用线以南地块。该地块土地面积23812.67平方米,用途包括住宅和公园绿地,建筑面积54000平方米,楼面价6557元/平方米。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近年前11个月,武汉共计成交36宗涉宅地块,土地出让金共计198.54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46.96万平方米,楼面均价5722元/平方米。进入年末,各地土拍市场即将收官。根据中指数据,2024年1-11月,...
02
报告: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楼市升温明显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强力稳楼市信号,政策目标直指扭转行业基本面,为市场注入信心。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市场出现明显升温。”12月19日,由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物业服务指数系统承办的“2024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暨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2024总结&2025展望》(以下简称《报告》)中作出如上表述。《报告》显示,从价格水平上看,新房方面受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重点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月度环比均呈结构性上涨态势。从成交规模上看,重点百城新房销售规模在四季度持续改善,11月重点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约20%,市场出现阶段性回稳。二手房方面,1-11月30城二手房成交同比实现增长,四季度加快放量,11月成交继续突破16万套,创近20个月(2023年4月以来)新高。市场的积极变化离不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报告》提到,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信号。展望2025年房地产政策走向,《报告》预计宽松基调或将延续,下阶段政策有望继续围绕促进需求、优化供给两个方面展开。促进需求方面,一是加力推进货币化安置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释放增量住房需求;二是一线城市限制性政策有望继续优化,取消郊区或大户型限购政策存在预期;三是加大购房补贴等鼓励性政策或将在更多城市落地,带动需求释放。优化供给方面,重点或在于去库存政策的加快落地推进。一是运用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配套政策有望继续完善,加速推动土地“去库存”;二是完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收购存量房政策,促进存量商品房去化;三是多措并举盘活商办用房等。(来源:中新网 记者:左宇坤)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03
买房多付了十几万?多地住建部门回应购房“取消公摊”
买房多付了十几万?物业费、税费怎么收?多地住建部门回应购房“取消公摊”由于购房后公摊面积的不透明,以及实际使用面积的模糊性,近日,多地官宣商品房将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后,“取消公摊”再度成为热搜关键词。与此同时,对购房成本和用房成本的影响也再度被讨论,有购房者疑惑,“之前买的是不是多交钱了?”“物业费、采暖费会怎么收?”澎湃新闻为此采访了多地住建部门,各地住建部门人士表示,该政策用意并非取消公摊,而是计价方式和宣传口径的变化,此举意在让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所购居住空间的实际大小,有助于购房者分辨出商品房的性价比。对于“物业费”、“采暖费”、“税费”等用房成本的讨论,则仍需配套政策的支持。买房多付了十几万?多地住建部门回应:“取消公摊”并非不计公摊12月17日,张家口市住建局等4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将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12月12日,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全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该市行政区域内商品房将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对大部分购房者而言,由于公摊面积无从测量、无从计算,因此,政策发布后,“取消公摊”的呼声再起。部分购房者将“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简单等于取消公摊,并直言“买了房的怎么办,能退吗”。对此,张家口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取消公摊”的意思是鼓励房企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并非不计公摊成本,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其实,早在衡阳和张家口之前,已有多地提出可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今年9月,湘潭市发布《湘潭市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18条措施,在优化住房销售方式方面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实行按住房套内面积(不含公摊面积)计价宣传销售。广东肇庆市则于今年5月出台相关规定,明确从2024年5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商品房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更早之前,合肥于去年7月召开全市房地产工作专题会议,也提出“为避免公摊面积比例过大,要积极探索商...
04
取消公摊只是厘清“面积账”的开始
广东肇庆,湖南湘潭、衡阳,河北张家口……取消公摊的道路上,一些地方已经走在前面。它们有的鼓励开发商优化和公开住房公摊面积计算方式,有的推动楼市销售用套内面积进行宣传,有的直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越来越多城市的动作,让不少专家预测:取消公摊将是2025年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商品房销售中普遍附加了公摊概念,比例在15%—25%不等,有些超高层楼盘的公摊比例甚至高达40%—50%。公摊是什么?公摊为了什么?围绕公摊面积的争议长久存在。逻辑上似乎很好懂,由于建筑设计和功能需求,甚至包含大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楼梯、电梯间、走廊、门卫室等公摊区域必然存在。所以,取消公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取消公摊计价”,它和套内面积计价,利益相关但却属两个维度,毕竟公摊公共区域就在那里,享受服务要为之付费。之所以民众如此厌恶公摊面积和呼唤套内计价,归根到底是住房面积的账没算清,不管是房屋买卖还是物业管理,占据强势市场地位的开发商、物业公司,习惯于将公摊与套内面积搅成一团,谋取超纲利益。公摊原则、得房率、物业标准……没有专业机构的帮助,普通业主不可能拎得清。不透明的公摊,从拿下房本那一刻,就一直隐藏在建筑面积背后,可能影响业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有北方业主开玩笑,每年冬天的集中供暖费,也帮楼梯间、走廊缴着呢,即便许多小区公摊区域并未安装供暖系统。取消公摊,是解决陈年糊涂账的开始。有人担心,取消公摊会否转向单价上涨,实际购房成本未必下降?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是动态平衡,推进取消公摊,让公摊从不透明变得透明,让样板间、合同与交付得房前后一致,让房屋买卖远离偷梁换柱,实现购房者所购即所得,无疑意义重大。放眼长远,取消公摊是购房者利好的政策大趋势,却也是新市场博弈的开始,厘清面积的账,先过开发商这道坎,套内价格高低是一码事,剥离后的公摊(公共)区域是另一码事。公摊区域是否单独计价、如何计价以及这些区域的交付品质,业主更需擦亮眼睛盯紧。要知道,公摊计价“交付减配”时有发生,无公摊,扯皮只怕更多。而过关开发商后,与物业的斗智斗勇更长久更复杂,物业费单纯按套内面积...
05
取消公摊面积会产生什么影响?“零公摊”会成为新趋势吗?
近日,多年来备受关注的“公摊面积”在多地又出现了新变化。一周之内,河北省张家口市、湖南省衡阳市两地宣布逐步推进“取消公摊”。而在今年更早之前,就已有多地提出“取消公摊”。一系列新动作也让“取消公摊”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那么,“取消公摊”是否等同于得房率?“取消公摊”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是有利于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呢?什么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为何成了一笔“糊涂账”?取消公摊面积会产生什么影响?“零公摊”会成为新趋势吗?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发文明确,取消商品房销售价格限价机制,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发文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更早的时候,肇庆市、合肥市、湘潭市等都提出逐步“取消公摊”。而包括广州、杭州、长沙和厦门等地在内的城市虽然未明确取消公摊,但也通过放宽对赠送面积限制、优化阳台等方式提高实际得房率。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什么是“公摊面积”?其实有些一头雾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实际上,公摊是必要的,当下针对公摊面积的争议核心在于公摊面积该不该计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张大伟:目前市场上是否取消公摊,其实核心不是说不要公摊,因为不可能没有公摊的。楼梯、电梯的数量包括社区的活动空间等等,其实是决定了这套房子的居住体验感。从当下市场来看,其实大家的争议核心点就是公摊是不是要计价。在卖房的过程中,违规分摊公摊,样板间和实际中交付远远不一样,这些是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来规避的。公摊面积制度在我国实施已久。2001年实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了商品房建筑面积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具体来说,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而公用建筑面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简单来说,如果电梯和公共设施以及走廊过道越多,那么公摊系数自然也就越大。购房者之所以对于“公摊面积”诟病已久,原因...
06
西安明年将实现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全覆盖
12月19日,西安市400名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领取了首批《西安市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卡》(以下简称“实名登记卡”),标志着西安房地产经纪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规范执业 持证上岗“从业时全程佩戴实名登记卡,主动亮卡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当天下午,在一名房地产经纪人代表的带领下,出席现场颁证活动的百余名房地产经纪人,共同宣读了从业人员信用承诺书。据了解,实名登记卡是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有效证件,公示从业人员姓名、照片、编号、服务监督电话、二维码等信息。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在为客户提供咨询、带看房屋、签订合同等经纪服务过程中,应当全程佩戴实名登记卡,并主动向群众出示实名登记卡。市民可扫描实名登记卡的二维码,通过市住建局门户网站查看从业人员所属公司、成交业绩、投诉记录等信息。公开透明 降低风险西安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经纪在促进市场活跃、吸纳人口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在中央和西安市各项政策的指引下,西安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1-11月,二手住房成交9.13万套,其中六成通过经纪机构端成交。这反映出房地产经纪行业,在促进交易、配置住房资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西安房地产市场展示出广阔的前景,房地产市场新模式也正在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经纪人具备更专业的知识、更优质的服务。此次发放实名登记卡,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西安房地产经纪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大大增加房地产经纪市场的透明度。将建立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信用档案记者了解到,以后,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入职后,将由所在机构申报从业人员实名信息,并参加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免费组织的岗前教育培训。对完成岗前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由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人员信用档案,并发放实名登记卡。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看房购房时要查看从业人员是否佩戴实名登记卡,同时扫描实名登记卡上的二维码查看从业人员信息,应优先选择没有不良行为记录或没有信用扣分记录的机构及从业人员。如发现人卡不符、未实名登记、未持卡上岗等情...
07
海信地产15.38亿元竞得济南一地块 溢价率高达45.64%
据海信地产官微消息,12月16日,海信地产成功竞得济南长岭山地块,新增土地储备15.45万平方米。据了解,12月16日,海信地产经过242轮竞价竞得该地块,成交价15.38亿元,成交楼面价约10077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 45.64%。公开资料显示,该地块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经十路以北、凤岐路以西、兴港路以南,出让的地块总面积约为6.39万平方米,地上容积率为2.3,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4.70万平方米。起始楼面价约6919元/平方米,总起始价为10.17亿元。另据出让要求,土地竞得人需配建包括社区服务站、托儿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菜市场及社区养老机构在内的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并承担8000万元的教育配套设施费用。据悉,海信地产成立于1995年,立足青岛,深耕山东,布局全国。目前,在济南已有项目达20余个。(来源:新京报记者:徐倩)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0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年,17位专家“划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要抓好的首项重点任务,而“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表述,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注: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各行业众多专家,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楼市、新能源、对外开放等领域,对2025年经济政策、市场走势等方面进行研判。同时,也选用了一些其他专家的公开研究分析,形成了一共由17位专家参与的详细解读报道。大力提振消费放在明年重点任务首位NBD:请问本次政策整体上和以往有何不同?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新一轮政策,较之前确有不同,此前我们在供给侧着力较多,注重产业投资等,现在我们更加注重以促消费为主来支撑经济回稳。NBD:我们注意到,大力提振消费放在了明年重点任务的首位,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从长期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的转型,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推动中国从债务和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和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作为终端需求,在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只有终端需求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够比较好地牵引供给,从而驱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从短期来看,2024年,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支撑比较大,2025年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全球经济的疲软,叠加美国计划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可能会导致出口放缓,因此要稳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