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 400-172-1722

青岛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2024西安新房价格上涨 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

    临近年底,西安楼市迎来收官之战,房企加快推售节奏,楼盘加大促销力度,都想为今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顾2024年全年,西安楼市呈现新房供需关系失衡加剧,二手房以价换量成交显著的市场行情。今年前11个月房企销售金额整体下滑销售业绩就像成绩单,最能说明今年西安楼市情况。据克而瑞陕西发布的《2024年1—11月大西安房企商品房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榜》显示,今年前11个月,西安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的前3名分别是招商、中国铁建地产和保利,销售金额均在百亿之上,华润、绿城、龙湖、金茂、大悦城、万科和陕建依次位列4-10名。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各机构数据会有差别,克而瑞机构统计样本显示,2024年1—11月大西安房企商品房全口径销售金额前30名累计成交金额1265.18亿元,同比2023年1—11月前30名房企整体销售金额来看,下滑19%。其中前10名同比下滑16%,第10-20名同比下滑20%,第20-30名同比下滑28%。从销售数据来看,头部房企中如招商蛇口、中国铁建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国企占到前10名整体金额的70%,市场分化再次加重。虽说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数据已经奠定大局,但是按照以往的市场经验,12月份房企为了加速回款,退货节奏加快、促销力度加大,整体销售业绩贡献力度还会加大。据了解,近五年每年12月市场平均增幅约10%,同步叠加年底企业冲业绩,优惠力度加大促销售,12月市场还将维稳甚至微涨。从单盘项目销售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绿城海棠三章、信达雁熙云著、招商揽阅分别以52.06亿元、39.79亿元和33.36亿元位居前三名。从单盘前20名的销售数据来看,今年度单盘销售金额整体下降,5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1个,30亿元以上项目有5个,而2023年度销售金额30亿元以上的楼盘有12个。新房供应持稳成交量下滑明显成交价格上涨据前瞻顾问机构统计,2024年1—11月,西安新房市场供应面积793万平方米,同比2023年同期下降1.8%,成交面积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7%,成交均价1956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整体来看,年度供应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成交下滑严重,成交价...

  • 02

    契税新政实施10日 重庆累计减免近1.9亿元

    重庆市税务局11日对外公布,自从12月1日契税新政实施以来,截至10日重庆共有超1.6万户家庭申报享受了契税税收优惠,累计减免契税近1.9亿元。自2024年12月1日起,购房契税享受1%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调整至140平方米。调整后,全国范围内个人购买家庭住房和第二套住房,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税率缴纳契税。面积14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住房按1.5%缴纳契税,家庭第二套住房按2%缴纳契税。契税新政的落地,进一步促进了购房需求的释放。重庆市税务局数据显示,12月1日至10日,重庆房屋交易累计申报近2.6万套。“这次定居重庆,我在江北区买了一套面积约128平方米的房子,省下2万多元契税,正好趁12月打折买点家具。”近日,市民刘先生在重庆市江北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增量房交易业务。该套房屋为刘先生购买的家庭套住房,按照以前的契税政策,家庭套住房建筑面积大于90平方米,按1.5%缴纳契税。契税新政实施后,刘先生减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他因此少缴契税2万多元。“契税是购房者在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时需要缴纳的税收,契税优惠新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市民购房时获得感明显。”重庆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处处长陈晓桦表示,重庆市税务局将持续落实落细房地产市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梁钦卿 牟馨馨)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3

    重庆发布第三批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700个 总投资超2710亿元

    11日,重庆市国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万州行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第三轮项目发布活动在重庆万州区举行,现场发布国企民企协同发展2024年第三批次合作项目共700个,总投资超2710亿元。现场举行三轮签约,投资总金额465亿元。今年以来,重庆建立起市属国企和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企”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重庆市委统战部、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市区(县)联动工作体系,搭建国企、民企、外企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多场国企、民企、外企协同发展对接活动,开展国企民企联合高校行、联合区县行、联合商会行等活动,召开重庆青年企业家助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圆桌会暨项目推介会,推动一批项目达成合作、落地实施。重庆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邓美涛在现场发布了国企民企协同发展2024年第三批次市区两级国有企业推介的合作项目,共发布项目607个,总投资2263亿元,拟引资981亿元。这些项目中,股权合作类项目113个,涵盖现代信息技术、房地产开发、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产业链合作类项目96个,涵盖汽车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文化旅游、矿产开发、现代农业等领域;资产盘活类项目387个,涵盖数字医疗、商业地产、科技服务、办公酒店等领域;科技创新合作类项目11个,涉及现代教育、大数据服务和环保项目等领域。重庆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雷文睿发布民营企业合作项目93个,涉及总金额超455亿元。其中包括产业共建和股权融资类项目60个,涵盖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医药设备制造、环保治理、农文旅融合等领域,涉及项目总投资279亿元;资产类项目33个,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低空经济、养老服务、商业服务、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涉及资产价值176亿元。当天签约的项目包括重庆渝京合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重庆东站片区开发项目、新能源汽车电驱/传动总成轴齿轮加工机床研制与验证示范线项目等。这些项目的签约,将为重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新机遇。下一步,重庆将进一步健全市属国企与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机制,丰富协同发展模式,深化与区县...

  • 04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备受各方关注。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政策密集推出,释放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强烈信号。在各方努力下,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提振效果如何?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一)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多部门打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和“两个增加”。各地特别是一线城市纷纷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力促市场回暖。不同举措,从不同角度,直击当下房地产市场“痛点”“堵点”:地方因城施策取消或调减限制性措施,释放购房需求;优化税收政策,降低购房交易成本;调整土地政策,控新增、盘存量,进一步发挥土地储备“蓄水池”功能;加码金融支持,为行业流动性注入“活水”……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效果怎样?我们观察几个关键指标。看销售面积——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的销售情况看,前期回调幅度较大的二线城市边际改善比较明显,10月份当月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1至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至9月收窄1.3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0.9%,降幅比1至9月收窄1.8个百分点。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签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量同比增长0.9%,连续15个月下降后实现增长;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连续8个月下降后实现增长。看先导指标——观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除了销售量,还有两个先导指标: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购房属于大宗消费,从有购房意愿,到去实地精挑细选找到满意的好房子,再到讨价还价等环节,普遍需要较长过程。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上海、南昌等多地房地产中介机构了解到,不论在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不少客户来签约洽谈,签约室里常常坐满讨价还价的买卖方。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也有明显增长。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有更多居民已经...

  • 05

    房地产税收新政落地首周 二手房热度持续提升

    “您看咱们售楼处现在的人流量也知道了,这几天到访的客户特别多。”谈到过去一周的销售情况,北京西红门板块某新房楼盘的客户经理语气轻快地告诉记者,12月8日上午就有客户为99平方米户型的一套房源交了定金。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公告》自12月1日起执行。在实探一线市场房地产市场后,记者注意到,有关政策在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刚性与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税收政策落地后,购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一线城市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税务总局数据显示,12月1日至5日,全国房屋交易累计申报55.3万套,同比增长24.8%。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比分别增长62.2%、87.2%、27.5%和66.4%。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公告》发布后迅速跟进,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特别明确,自12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住房涉及的增值税、个人购买住房涉及的契税,按照《公告》有关规定执行,切实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北京跟进调整有关税收政策后,对于购买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住宅的购房者来说,首套住房契税由此前的1.5%降至1%。刚在北京购置了套住房的黄女士对记者表示,自己相中的房子在130平方米左右,刚好能被新政策覆盖,算下来契税能优惠三万多元。“就我们团队情况看,优惠出来后二手房(市场)反应更大。”上海市闵行区的一位链家经纪人告诉记者,在二手房市场上,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的房源本身就比较受欢迎,现在来要求带看客户更多了,一些此前已经基本选好房的客户也在税收优惠后“下定决心”成交。据网上房地产数据统计,12月1日至12月7日,上海二手房网签量为6804套,较11月1日至11月7日5842套的网签量增长16.4%。“税收政策调整的效果在市场体现明显,尤其是二手房更为直接,成交量持续保持高位。”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

  • 06

    利好政策持续叠加 楼市回暖信号明显 一线城市交易创阶段性新高

    1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创近20个月新高;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为年内更高利好政策持续叠加,楼市回暖信号明显进入11月,交易税率全面调降、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持续加码,楼市释放出明显的回暖信号。12月1日,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开始实施,业内人士认为,这有望带动短期市场持续回温。“终于不用再过总是搬家的日子了。”12月2日,在北京租房多年的林女士终于买下了自己的套房子,如愿以偿安居北京。“目前,买房对我来说是刚需,现在价格合适,还有各项优惠政策支持,觉得时机不错就入手了。”林女士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一系列稳楼市政策陆续出台。进入11月,交易税率全面调降、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持续加码,“降门槛、降成本、提预期”形成叠加效应,使得即使过了“金九银十”的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楼市交易热度依旧不减。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回暖信号更为明显。一线城市交易创阶段性新高“最近看房的人多了不少,特别是周末。”北京房山区某售楼处销售人员邓浩告诉记者,从10月开始,自己所在的楼盘销售表现明显好转。“北京‘9·30’新政出台,加上国庆期间开发商有促销活动,10月楼盘销量可观,甚至有客户次来看房当天就签单成交。近期住房契税优惠政策落地,叠加楼盘年底冲业绩,来看房的客户也都热情满满。”邓浩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迹象,上海某房产中介公司经纪人孙文彬也有同样的感受:“只要房屋没有什么硬伤,功能性尚可,挂牌价低于市场价10%左右,很快就能成交,特别是功能性强、性价比高的房子卖得更快。12月1日,契税优惠政策开始执行,对于购买改善型住房的客户来说降低了购房成本,同时也为交易量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政策暖风吹动下,一线城市楼市交易量创下阶段性新高。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住房网签18763套,创下近20个月新高,同比增长49.6%,环比增长8%;新房网签4888套,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5%。安居客上海监测显示,11月,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27050套,为年内更高。...

  • 07

    住房租赁进入平稳发展期,租赁企业还有哪些新的发力点?

    10月以来,楼市热度提升,但住房租赁市场由于毕业季效应减退,租赁需求释放节奏放缓等因素,转而进入淡季,重点城市平均租金环比小幅下跌。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国50个城市住宅平均租金为35.6元/平方米/月,环比下跌0.66%,同比下跌3.18%。11月,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处于淡季,需求保持相对低位。实际上,自8月份开始,住房租赁市场就已提前进入淡季行情。数据显示,7月份重点城市住房租赁平均租金还是微幅上涨,到8月转为小幅下跌,9月50城住宅平均租金为36.1元/平方米/月,环比下跌0.39%,同比下跌2.52%。分梯队来看,今年三季度各梯队城市租金累计均下跌。根据50城住宅租赁价格指数,2024年三季度,一线城市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下跌0.49%,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63%,均较去年同期由涨转跌;三、四线代表城市平均租金累计下跌0.35%,跌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12个百分点。需求放缓,但市场供应规模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供给侧结构不断改革,长租公寓逐步成为我国未来租赁住房供给体系中增长潜力更大的部分。截至10月,TOP30的长租公寓企业总共管理的房源数量已经上升至177万间,开业房源量也达到122.1万间。此外,在“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临近收官之际,大批房屋密集入市,亦在持续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速长效发展。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12.8万套(间),占年度计划170.4万套(间)的66.2%,完成投资1183亿元。克而瑞研究认为,过去几年住房租赁行业产品发展与变化,经历了起点、爆发和平稳阶段。2022年,是众多企业初次涉足住房租赁领域的起点之年,产品质量差异大。2023年行业爆发之年,各企业产品力实现质的飞跃。以地方国企为主的典型企业,产品能力迅速提升并达到了与市场化企业较为一致的水平;一些原有的租赁行业头部企业也开始推出高端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原有产品厚度。在经历2023年质变之后,2024年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各企业已在产品能力上达到新的高度,未来将以此为基础,保持稳健发展和个性化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客户与产品的关系构建上,传统按白领...

  • 08

    一线城市年底推土地“盛宴” 百亿级地块频破总价纪录

    今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延续低温运行态势。不过,临近年底,一线城市百亿地块接连出炉,屡现破纪录地块,明显不同于此前热点地块多数以小地块为主的情形。其中,12月2日,深圳185.12亿元的涉宅“总价地王”出炉;11月29日,北京153.3亿元“总价地王”诞生,预计12月12日北京还将成交今年以来的第3宗百亿级别土地。对于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土地市场上一些高价地块交易都是个案,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地块销售确定性更强。短期内,热点城市优质地块热度尚在,核心城市土拍或继续温和修复,而对于多数城市,房企拿地信心仍偏弱,土拍分化现象仍将延续。深圳、北京百亿高价地先后出炉12月2日,经过295轮竞价,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联合体拿下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地块,成交金额达185.12亿元,楼面价70388元/平方米,溢价率为46.3%,该地块成交价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块成交史上总价纪录,可能成为今年的全国总价更高的地块。就在几天前,北京单笔土地出让金的纪录也被刷新,成为北京新的“总价地王”。11月29日,北京朝阳“巨无霸”组团地块以153.3亿元成交。不过,与深圳成交地块相比,其溢价率较低,仅为0.21%。与深圳近300轮竞价、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联合拿地不同,在北京,仅有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两家房企参与竞价。地块开拍前仅录得两次历史报价,而现场只有一次举牌加价记录,最终,北京的“巨无霸”地块由中海地产获取。此前业内预测中的多轮竞价戏码没有上演。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城市在不断推出优质地块的同时,相继优化土拍规则、调整规划。比如深圳、北京的高总价地块,解除了此前土地出让的多项限制条件,以吸引更多房地产企业参与,目前看来初具成效。其中,深圳以“价高者得”为原则确定竞得人和成交价,不限制建成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也不受“90/70”(即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比70%以上)政策限制。北京朝阳的地块提高建筑高度局部高度、降低配建规模、允许综合性商服用地整体转让等。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高总价地块在保证其利润空间前提下,减轻商业运营压力,帮助资金快速回笼。深圳则取消土地限价,或有利于稳房价、稳预期,提升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