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 400-172-1722

西安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买房多付了十几万?多地住建部门回应购房“取消公摊”

    买房多付了十几万?物业费、税费怎么收?多地住建部门回应购房“取消公摊”由于购房后公摊面积的不透明,以及实际使用面积的模糊性,近日,多地官宣商品房将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后,“取消公摊”再度成为热搜关键词。与此同时,对购房成本和用房成本的影响也再度被讨论,有购房者疑惑,“之前买的是不是多交钱了?”“物业费、采暖费会怎么收?”澎湃新闻为此采访了多地住建部门,各地住建部门人士表示,该政策用意并非取消公摊,而是计价方式和宣传口径的变化,此举意在让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所购居住空间的实际大小,有助于购房者分辨出商品房的性价比。对于“物业费”、“采暖费”、“税费”等用房成本的讨论,则仍需配套政策的支持。买房多付了十几万?多地住建部门回应:“取消公摊”并非不计公摊12月17日,张家口市住建局等4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将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12月12日,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全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该市行政区域内商品房将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对大部分购房者而言,由于公摊面积无从测量、无从计算,因此,政策发布后,“取消公摊”的呼声再起。部分购房者将“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简单等于取消公摊,并直言“买了房的怎么办,能退吗”。对此,张家口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取消公摊”的意思是鼓励房企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并非不计公摊成本,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其实,早在衡阳和张家口之前,已有多地提出可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今年9月,湘潭市发布《湘潭市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18条措施,在优化住房销售方式方面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实行按住房套内面积(不含公摊面积)计价宣传销售。广东肇庆市则于今年5月出台相关规定,明确从2024年5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商品房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更早之前,合肥于去年7月召开全市房地产工作专题会议,也提出“为避免公摊面积比例过大,要积极探索商...

  • 02

    取消公摊只是厘清“面积账”的开始

    广东肇庆,湖南湘潭、衡阳,河北张家口……取消公摊的道路上,一些地方已经走在前面。它们有的鼓励开发商优化和公开住房公摊面积计算方式,有的推动楼市销售用套内面积进行宣传,有的直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越来越多城市的动作,让不少专家预测:取消公摊将是2025年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商品房销售中普遍附加了公摊概念,比例在15%—25%不等,有些超高层楼盘的公摊比例甚至高达40%—50%。公摊是什么?公摊为了什么?围绕公摊面积的争议长久存在。逻辑上似乎很好懂,由于建筑设计和功能需求,甚至包含大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楼梯、电梯间、走廊、门卫室等公摊区域必然存在。所以,取消公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取消公摊计价”,它和套内面积计价,利益相关但却属两个维度,毕竟公摊公共区域就在那里,享受服务要为之付费。之所以民众如此厌恶公摊面积和呼唤套内计价,归根到底是住房面积的账没算清,不管是房屋买卖还是物业管理,占据强势市场地位的开发商、物业公司,习惯于将公摊与套内面积搅成一团,谋取超纲利益。公摊原则、得房率、物业标准……没有专业机构的帮助,普通业主不可能拎得清。不透明的公摊,从拿下房本那一刻,就一直隐藏在建筑面积背后,可能影响业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有北方业主开玩笑,每年冬天的集中供暖费,也帮楼梯间、走廊缴着呢,即便许多小区公摊区域并未安装供暖系统。取消公摊,是解决陈年糊涂账的开始。有人担心,取消公摊会否转向单价上涨,实际购房成本未必下降?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是动态平衡,推进取消公摊,让公摊从不透明变得透明,让样板间、合同与交付得房前后一致,让房屋买卖远离偷梁换柱,实现购房者所购即所得,无疑意义重大。放眼长远,取消公摊是购房者利好的政策大趋势,却也是新市场博弈的开始,厘清面积的账,先过开发商这道坎,套内价格高低是一码事,剥离后的公摊(公共)区域是另一码事。公摊区域是否单独计价、如何计价以及这些区域的交付品质,业主更需擦亮眼睛盯紧。要知道,公摊计价“交付减配”时有发生,无公摊,扯皮只怕更多。而过关开发商后,与物业的斗智斗勇更长久更复杂,物业费单纯按套内面积...

  • 03

    取消公摊面积会产生什么影响?“零公摊”会成为新趋势吗?

    近日,多年来备受关注的“公摊面积”在多地又出现了新变化。一周之内,河北省张家口市、湖南省衡阳市两地宣布逐步推进“取消公摊”。而在今年更早之前,就已有多地提出“取消公摊”。一系列新动作也让“取消公摊”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那么,“取消公摊”是否等同于得房率?“取消公摊”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是有利于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呢?什么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为何成了一笔“糊涂账”?取消公摊面积会产生什么影响?“零公摊”会成为新趋势吗?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发文明确,取消商品房销售价格限价机制,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发文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更早的时候,肇庆市、合肥市、湘潭市等都提出逐步“取消公摊”。而包括广州、杭州、长沙和厦门等地在内的城市虽然未明确取消公摊,但也通过放宽对赠送面积限制、优化阳台等方式提高实际得房率。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什么是“公摊面积”?其实有些一头雾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实际上,公摊是必要的,当下针对公摊面积的争议核心在于公摊面积该不该计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张大伟:目前市场上是否取消公摊,其实核心不是说不要公摊,因为不可能没有公摊的。楼梯、电梯的数量包括社区的活动空间等等,其实是决定了这套房子的居住体验感。从当下市场来看,其实大家的争议核心点就是公摊是不是要计价。在卖房的过程中,违规分摊公摊,样板间和实际中交付远远不一样,这些是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来规避的。公摊面积制度在我国实施已久。2001年实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了商品房建筑面积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具体来说,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而公用建筑面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简单来说,如果电梯和公共设施以及走廊过道越多,那么公摊系数自然也就越大。购房者之所以对于“公摊面积”诟病已久,原因...

  • 0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年,17位专家“划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要抓好的首项重点任务,而“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表述,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注: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各行业众多专家,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楼市、新能源、对外开放等领域,对2025年经济政策、市场走势等方面进行研判。同时,也选用了一些其他专家的公开研究分析,形成了一共由17位专家参与的详细解读报道。大力提振消费放在明年重点任务首位NBD:请问本次政策整体上和以往有何不同?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新一轮政策,较之前确有不同,此前我们在供给侧着力较多,注重产业投资等,现在我们更加注重以促消费为主来支撑经济回稳。NBD:我们注意到,大力提振消费放在了明年重点任务的首位,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从长期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的转型,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推动中国从债务和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和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作为终端需求,在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只有终端需求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够比较好地牵引供给,从而驱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从短期来看,2024年,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支撑比较大,2025年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全球经济的疲软,叠加美国计划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可能会导致出口放缓,因此要稳定中国...

  • 05

    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权威解读来了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作为“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规划的收官之年,2025年中国经济工作怎么干?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如何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多位权威人士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解读。中财办: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供图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韩文秀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即将顺利实现,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韩文秀表示,2025年,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也就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以往多年相比,在提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有利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政策新提法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2025年全国两会登台亮相。发改委: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供图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5年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赵辰昕表示,2025年,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深入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

  • 06

    多部门开列2025年任务清单 更多增量政策将出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近日密集开展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列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记者获悉,明年,围绕加力支持“两重”建设、加力扩围“两新”政策、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更多增量政策举措正在酝酿出炉。与此同时,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相关部门将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全方位扩内需 “两重”“两新”将加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围绕扩内需,多个部门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近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强调“更加注重做强国内大循环”,提出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加力做好“两新”工作,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说,下一步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盛秋平透露,商务部将加快出台推动经济的政策文件。财税和金融政策也将为扩内需提供政策支持。财政部表示,财政部门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也明确,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明年外需可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稳增长还应以扩大内需为主,尤其是消费需求将成为政策支持重点。预计明年用于补贴“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和范围都将会扩大。投资方面则侧重于提高投资收益,预计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项目建设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启动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财...

  • 07

    政策定调稳住楼市股市 稳预期更稳市场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提到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稳住楼市股市”。此次会议在宏观政策、楼市以及股市定调上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12月10日,A股跳空高开。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A股成交额2.23万亿元,上证指数收涨0.59%。受访专家认为,楼市、股市与居民财富关系密切,明年房地产有望企稳,股市将持续向好,并带来正向财富效应,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定股市有三方面意义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定调更加积极,能更加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府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手段,维护市场信心。具体来看,股市稳定有三方面意义。首先,助力稳消费、扩内需。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稳内需,也就是稳消费。而消费由居民收入决定,稳定股市,将产生财富效应,增加投资者收入,进而促进消费。“我国有超2亿股民,7亿基民,股市企稳有助于直接提升我国居民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提升将提振需求端尤其是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次,改善上市公司投融资环境,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李求索表示,稳定股市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更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章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转向更加注重创新和消费驱动的模式。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对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稳股市,能够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最后,提振投资者信心。李求索表示,股市向好不仅有助于提振我国投资者信心,也将增强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更多增量政策有望出台9月份以来,资本市场系列政策举措落地。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设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

  • 08

    统计局:11月份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4年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2024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均收窄;各线城市同比降幅今年以来均收窄。一、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均收窄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3%,北京和广州分别下降0.5%和0.3%。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9%、0.4%和0.5%,广州下降0.4%。11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5%,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17个,比上月增加10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10个,比上月增加2个。二、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均收窄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5.3%、9.9%和7.1%,上海上涨5.0%。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8.0%,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6.2%、4.9%、11.9%和9.0%。11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8.4%,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5%,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8.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注释: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统计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