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 400-172-1722

西安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积极势头

    12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0月、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一线城市带动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增长。同时,截至目前,今年全国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同比实现正增长,全国有11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交易网签面积超过新建商品住宅。在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和保交房推进方面,董建国介绍,截至11月末,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达到3.6万亿元;截至11月底,全国保交房攻坚战已交付住房324万套。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部署,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会议精神,打出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其中包括两项增量措施,即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到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在地方层面,中指研究院统计发现,今年前11月,全国超300地出台700余条房地产政策措施,涉及放松限购、优化限贷等多个方面。该机构认为,目前需求端政策已较为宽松,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已达历史更低,限购政策也处于实施以来最宽松阶段。“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证明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卓有成效。”董建国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此,董建国表示,接下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方面着力释放需求,因城施策,落实好各项政策,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着力改善供给,在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合理控制房地产新增用地供应,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动房地产企业有效盘活存量用地和房产,加快转型发展。着眼长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董建国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也...

  • 0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202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

    2024年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再次强调明年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是继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表态之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再次强调。从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来看,主要内容如下:1、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3、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4、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中央一以贯之的定调为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将是政策发力和检验政策效果的重点,预期在更加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稳经济、保就业之下,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也更加积极,短期为市场止跌回稳提供强有力支撑。01/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房地产方面,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无论是从“稳住楼市股市”还是从“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来看,明年房地产行业宽松政策环境的主基调不变,将继续发力稳主体、稳需求和稳预期。自9·26会议明确要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中央对房地产行业态度可以说已发生了根本转变,随之央行、财政、住建部等相继出台落地措施,通过“4个取消、4个降低、2个增加”推动落实“促进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结合2024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已经出现了众多较为明确的企稳信号:其一,一手房成交占比回升,“提高质量”获认可。2021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房价下行和房产税等悲观预期,部分家庭重新配置资产结构,减少房屋持有规模,“卖二不买一”,导致新房成交规模出现了“超跌”。但这些家庭规模数量终归有限,在这些家庭完成资产配置之后,随着一二手房交易链条重新恢复,再加之近年来房企提高品质带来的推动,一手房必然会重新拿回应有的市...

  • 03

    稳住楼市:房地产行业还将迎来哪些支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住楼市”。同时,对于房地产相关领域的工作方向,会议也确定了明年的重点任务,“持续用力”“加力实施”“充分释放”“合理控制”“推动构建”……一系列关键词为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发展定下基调。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此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次会议强调“稳住楼市”导向,延续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说明2025年房地产工作要强调“稳”。该表述相比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生重要变化。其中,2023年主要从防范化解风险角度进行,并把房地产相关风险列为三大重点领域风险之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从“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顺利开启的角度进行,把“稳楼市”上升到更高规格,也赋予了“稳楼市”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使命和历史重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及“稳住楼市”,反映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态度。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延续,进一步明确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业内人士表示,“持续用力”也意味着各项楼市支持政策有望继续落地落实。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要关注止跌回稳的龙头带动,从四季度来看,热点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已经有了明显同比提升,购房者入市的脚步也更为坚决,这也显示出政策本身效果在高能级城市有了明确体现。预计后续政策会持续跟进,以推动一二线城市持续回暖,龙头带动的趋势将在明年楼市呈现。戴德梁行首席政策分析专家、北区研究部主管魏东指出,今年以来,政府出台包括四取消(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普宅和非普宅标准)、四降低(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存量贷款利率、换房税费负担)、两增加(通过货币化安置增加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在内的多项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这些措施在2025年的继续发力将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增加市场活跃度。中指研究院...

  • 04

    (经济观察)中央定调稳楼市 明年三大着力点

    从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四天内中国两场重磅会议均明确定调稳楼市。继几天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后,此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了这一定调。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今年9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降首付、降房贷利率、降税费等系列政策组合拳提振下,10月份以来,上海、北京、深圳等部分热点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同比出现显著回升。但止跌回稳的城市范围还不大,回稳态势也还不稳固。业内专家认为,今次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意味着明年从中央到地方,房地产支持政策将力度不减、步履不停。梳理此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表述,2025年稳楼市政策应有三大着力点。一是释放需求。需求充分释放是楼市全链条回稳的基础。此番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是新一轮增量政策的重点,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实现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新抓手。今年11月份,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此外,住建部此前提出,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李宇嘉认为,后续这一范围还有望扩大。目前,郑州、广州等热点城市开始发布房票安置政策,预计2025年房票安置将扩大规模。对于释放住房需求潜力,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明年核心城市限制性政策有望继续放宽,包括北上深继续优化限购政策,取消郊区、大户型限购等存在一定预期;核心城市继续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降低交易税费等仍有空间;针对多孩家庭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等。二是改善供给。供给改善有利于打通楼市循环,化解风险。会议提出,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改善供给主要是“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比如:对于去化周期过长的城市暂停供应商品住宅用地,对于去化周期比较长的城市实行盘活多...

  • 05

    2024年度《中国商圈商业力指数榜单》在蓉发布

    12日,由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办指导的2024年度《中国商圈商业力指数榜单》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的《中国商圈商业力指数榜单》显示,上海有14个商圈进入2024年中国商圈商业力前100名,上榜数量居全国;成都有8个商圈进入全国前100名,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二。2024年度《中国商圈商业力指数榜单》12日在成都发布。陈选斌 摄据悉,2024年度《中国商圈商业力指数榜单》分析报告,来源于赢商大数据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地级行政单位和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及其商圈的城市商业运行监测数据,覆盖全国368城、2000+商圈,基于商圈人口规模、交通配套、商业规模、商业档次、商业多样性、商业活力以及商业潜力等要素,形成商圈商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维数据、城市对比分析预判全国商圈商业发展方向,洞察商业新机遇。商圈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构建城市商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会上,全球性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连续三年发布全国主要城市核心商圈指数及“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持续对全国四大城市群9个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进行观测,延续商圈发展力、创新力、活力度、协同度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以成渝双城核心商圈的指标表现作为核心商圈的指数基准线进行分析。在2023年指标基础上,今年新增完善“优质企业聚集、品质楼宇规模、国际支付便利”三个分析指标,更关注商圈商业商务融合发展力。世邦魏理仕西南区负责人谢凌介绍,今年全国核心商圈呈现出“非标创新”“数科赋能”“国际消费”三大特点:一是消费需求加速迭代,消费场景不断多元创新,非标创新场景打造城市吸睛地;二是智慧商圈建设加速,数字科技在商圈中应用更广泛,使商圈焕发新动能;三是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跨境支付更加便利化,加速商圈国际化。此外,世邦魏理仕现场对比分析了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日本东京银座、英国伦敦西区等国际知名商圈,提出了未来成渝核心商圈发展策略及建议。来自国内外8个商圈的代表共同发起春熙路国际商圈联盟活动倡议。陈选斌 摄据了解,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春熙路商圈举...

  • 06

    《中国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

    12月15日,《中国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暨探索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编撰的《中国资产负债表1978—2022》,是继2013、2015、2018、2020年版之后的第五本专著,共编制了1978—2022年连续45年的中国资产负债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探索实行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充分体现出资产负债表在宏观经济治理与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本书作者之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表示,本书从存量视角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并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探索实行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同时,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供了厚实的“家底”支撑。四点重要发现张晓晶在会上介绍了本书四点重要发现:一是财富积累展现出中国存量赶超的非凡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财富呈现历史性跃升,社会净财富由1978年的21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4%。中美财富比较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的存量(财富)赶超明显快于流量(GDP)赶超。未来看,随着GDP增速趋缓,中国的存量赶超也将放慢,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实现持续赶超,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是宏观财富分配展现出“藏富于民”的总体态势。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财富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居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13.0%,到2000年超过50%,再到2022年的62.4%,呈现出“藏富于民”的宏观分配总体格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净资产由1978年的1.4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万亿元,其中国有股权占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在全社会财富中的占比,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但2022年仍超过三分之一,这既...

  • 07

    全国保交房已交付324万套

    记者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截至11月底,全国保交房已交付住房324万套,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经过各地各部门的持续推进,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截至11月末,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达到3.6万亿元,全国保交房攻坚战已交付住房324万套。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来源:央视网-新闻联播)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8

    土拍活跃度提升值得关注

    楼市回暖趋势,正传导至土地市场。近期部分城市土地拍卖市场热度攀升。不仅国企类房地产企业出手拿地,民营房企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土地市场回暖,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更快回到良性运转轨道。一线等热点城市土地市场回暖首当其冲。其中,深圳、北京、广州均拍出超过100亿元成交金额的地块。杭州、成都也拍出高溢价率地块,一些地块的溢价率超过40%。溢价率表示中标价格与起拍价格之间的溢价程度。溢价率越高,意味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土地市场活跃度就越强。当前,企业拿地积极性增高有多重因素,包括市场上供应的地块质量较高,各地为吸引开发商拿地,给房企一些让利或者政策扶持等。民营企业也出现在土拍市场中。最近3个多月以来,成都、杭州、福州、西安、宁波、南宁等城市,均有民营房企拍得土地。有关部门曾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民营房企资金状况的改善,拿地积极性的修复,也得益于相关金融政策助力。土地市场的活跃表明,企业看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如果企业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不看好,自然会继续持观望态度。随着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房地产市场呈现筑底企稳回升趋势。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住楼市,再次释放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信号,增强了各方信心。有数据为证:10月份,统计局对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保持稳定或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在9月提升的基础上又分别提高17.6个和15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机构对房地产信心在增强。土地市场的活跃还表明,企业的资金状况有所好转。过去3年,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周期,销售不畅让企业普遍面临回款慢的窘境。加之在“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三高”旧有模式下,一些房企资金链吃紧,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已售逾期难交付项目。随着市场企稳回升,销售增长,房企回款速度增加。同时,今年以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房地产项目都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增强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保交房持续推进,房地产项目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