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房地产税收新政落地首周 二手房热度持续提升
“您看咱们售楼处现在的人流量也知道了,这几天到访的客户特别多。”谈到过去一周的销售情况,北京西红门板块某新房楼盘的客户经理语气轻快地告诉记者,12月8日上午就有客户为99平方米户型的一套房源交了定金。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公告》自12月1日起执行。在实探一线市场房地产市场后,记者注意到,有关政策在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刚性与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税收政策落地后,购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一线城市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税务总局数据显示,12月1日至5日,全国房屋交易累计申报55.3万套,同比增长24.8%。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比分别增长62.2%、87.2%、27.5%和66.4%。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公告》发布后迅速跟进,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特别明确,自12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住房涉及的增值税、个人购买住房涉及的契税,按照《公告》有关规定执行,切实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北京跟进调整有关税收政策后,对于购买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住宅的购房者来说,首套住房契税由此前的1.5%降至1%。刚在北京购置了套住房的黄女士对记者表示,自己相中的房子在130平方米左右,刚好能被新政策覆盖,算下来契税能优惠三万多元。“就我们团队情况看,优惠出来后二手房(市场)反应更大。”上海市闵行区的一位链家经纪人告诉记者,在二手房市场上,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的房源本身就比较受欢迎,现在来要求带看客户更多了,一些此前已经基本选好房的客户也在税收优惠后“下定决心”成交。据网上房地产数据统计,12月1日至12月7日,上海二手房网签量为6804套,较11月1日至11月7日5842套的网签量增长16.4%。“税收政策调整的效果在市场体现明显,尤其是二手房更为直接,成交量持续保持高位。”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
02
利好政策持续叠加 楼市回暖信号明显 一线城市交易创阶段性新高
1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创近20个月新高;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为年内更高利好政策持续叠加,楼市回暖信号明显进入11月,交易税率全面调降、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持续加码,楼市释放出明显的回暖信号。12月1日,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开始实施,业内人士认为,这有望带动短期市场持续回温。“终于不用再过总是搬家的日子了。”12月2日,在北京租房多年的林女士终于买下了自己的套房子,如愿以偿安居北京。“目前,买房对我来说是刚需,现在价格合适,还有各项优惠政策支持,觉得时机不错就入手了。”林女士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一系列稳楼市政策陆续出台。进入11月,交易税率全面调降、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持续加码,“降门槛、降成本、提预期”形成叠加效应,使得即使过了“金九银十”的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楼市交易热度依旧不减。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回暖信号更为明显。一线城市交易创阶段性新高“最近看房的人多了不少,特别是周末。”北京房山区某售楼处销售人员邓浩告诉记者,从10月开始,自己所在的楼盘销售表现明显好转。“北京‘9·30’新政出台,加上国庆期间开发商有促销活动,10月楼盘销量可观,甚至有客户次来看房当天就签单成交。近期住房契税优惠政策落地,叠加楼盘年底冲业绩,来看房的客户也都热情满满。”邓浩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迹象,上海某房产中介公司经纪人孙文彬也有同样的感受:“只要房屋没有什么硬伤,功能性尚可,挂牌价低于市场价10%左右,很快就能成交,特别是功能性强、性价比高的房子卖得更快。12月1日,契税优惠政策开始执行,对于购买改善型住房的客户来说降低了购房成本,同时也为交易量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政策暖风吹动下,一线城市楼市交易量创下阶段性新高。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住房网签18763套,创下近20个月新高,同比增长49.6%,环比增长8%;新房网签4888套,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5%。安居客上海监测显示,11月,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27050套,为年内更高。...
03
住房租赁进入平稳发展期,租赁企业还有哪些新的发力点?
10月以来,楼市热度提升,但住房租赁市场由于毕业季效应减退,租赁需求释放节奏放缓等因素,转而进入淡季,重点城市平均租金环比小幅下跌。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国50个城市住宅平均租金为35.6元/平方米/月,环比下跌0.66%,同比下跌3.18%。11月,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处于淡季,需求保持相对低位。实际上,自8月份开始,住房租赁市场就已提前进入淡季行情。数据显示,7月份重点城市住房租赁平均租金还是微幅上涨,到8月转为小幅下跌,9月50城住宅平均租金为36.1元/平方米/月,环比下跌0.39%,同比下跌2.52%。分梯队来看,今年三季度各梯队城市租金累计均下跌。根据50城住宅租赁价格指数,2024年三季度,一线城市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下跌0.49%,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63%,均较去年同期由涨转跌;三、四线代表城市平均租金累计下跌0.35%,跌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12个百分点。需求放缓,但市场供应规模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供给侧结构不断改革,长租公寓逐步成为我国未来租赁住房供给体系中增长潜力更大的部分。截至10月,TOP30的长租公寓企业总共管理的房源数量已经上升至177万间,开业房源量也达到122.1万间。此外,在“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临近收官之际,大批房屋密集入市,亦在持续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速长效发展。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12.8万套(间),占年度计划170.4万套(间)的66.2%,完成投资1183亿元。克而瑞研究认为,过去几年住房租赁行业产品发展与变化,经历了起点、爆发和平稳阶段。2022年,是众多企业初次涉足住房租赁领域的起点之年,产品质量差异大。2023年行业爆发之年,各企业产品力实现质的飞跃。以地方国企为主的典型企业,产品能力迅速提升并达到了与市场化企业较为一致的水平;一些原有的租赁行业头部企业也开始推出高端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原有产品厚度。在经历2023年质变之后,2024年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各企业已在产品能力上达到新的高度,未来将以此为基础,保持稳健发展和个性化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客户与产品的关系构建上,传统按白领...
04
一线城市年底推土地“盛宴” 百亿级地块频破总价纪录
今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延续低温运行态势。不过,临近年底,一线城市百亿地块接连出炉,屡现破纪录地块,明显不同于此前热点地块多数以小地块为主的情形。其中,12月2日,深圳185.12亿元的涉宅“总价地王”出炉;11月29日,北京153.3亿元“总价地王”诞生,预计12月12日北京还将成交今年以来的第3宗百亿级别土地。对于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土地市场上一些高价地块交易都是个案,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地块销售确定性更强。短期内,热点城市优质地块热度尚在,核心城市土拍或继续温和修复,而对于多数城市,房企拿地信心仍偏弱,土拍分化现象仍将延续。深圳、北京百亿高价地先后出炉12月2日,经过295轮竞价,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联合体拿下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地块,成交金额达185.12亿元,楼面价70388元/平方米,溢价率为46.3%,该地块成交价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块成交史上总价纪录,可能成为今年的全国总价更高的地块。就在几天前,北京单笔土地出让金的纪录也被刷新,成为北京新的“总价地王”。11月29日,北京朝阳“巨无霸”组团地块以153.3亿元成交。不过,与深圳成交地块相比,其溢价率较低,仅为0.21%。与深圳近300轮竞价、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联合拿地不同,在北京,仅有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两家房企参与竞价。地块开拍前仅录得两次历史报价,而现场只有一次举牌加价记录,最终,北京的“巨无霸”地块由中海地产获取。此前业内预测中的多轮竞价戏码没有上演。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城市在不断推出优质地块的同时,相继优化土拍规则、调整规划。比如深圳、北京的高总价地块,解除了此前土地出让的多项限制条件,以吸引更多房地产企业参与,目前看来初具成效。其中,深圳以“价高者得”为原则确定竞得人和成交价,不限制建成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也不受“90/70”(即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比70%以上)政策限制。北京朝阳的地块提高建筑高度局部高度、降低配建规模、允许综合性商服用地整体转让等。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高总价地块在保证其利润空间前提下,减轻商业运营压力,帮助资金快速回笼。深圳则取消土地限价,或有利于稳房价、稳预期,提升优...
05
机构看市:2025年房地产市场研判丨智库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实现GDP同比增长4.8%,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基本无虞,但房地产和建筑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2024年9月以来,中央层面推出“一揽子”逆周期调节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近期房地产市场表现和相关数据看,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市场呈现回暖迹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宏观经济形势如何?政策将如何发力?房地产市场能否摆脱困局实现止跌回稳?针对明年经济和房地产市场走势,各研究机构在年度报告中给出了各自研判和展望。━━━━对宏观经济形势谨慎乐观对于202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各研究机构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对全年GDP增速的预测大多集中在4.5%~5%之间,例如国海证券、国盛证券、广发证券和粤开证券等机构均给出了5%的预测值,西南证券的预测值为4.9%,民生证券的预测值为4.6%左右,长城证券预测值在4.5%左右。银河证券给出了乐观、悲观、中性情形下三种预测值,预计中性情形下实际GDP增长4.8%,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制造业、基建、地产分别为9%、6.6%、-7.1%),全年出口增速为2.9%;乐观情形下,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悲观情形下,全年GDP增速约为4.4%。四个季度GDP增速或呈现“倒U”型趋势。国盛证券认为,2025年全年应会继续“保5%”,分季度看,Q1~Q4当季增速分别为5.0%、5.1%、5.1%、4.7%(“两头低、中间高”),名义GDP增速约为4.8%左右。民生证券则认为,2025年实际GDP增速预计在4.6%左右,同时还需要注重名义GDP增速向实际GDP增速的收敛。国海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GDP增速为5%。其中消费延续恢复势头,社零增速5.4%;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5.4%;进出口方面,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出口增速0.6%、进口增速1.1%。在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上,长城证券认为,中国或仍将实施积极的逆周期调节政策。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人口调整、房地产行业调整和债务...
06
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超过3万亿元 年末将超4万亿元
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扩围增效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建立已近一年,在改善房企融资、“保交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方数据显示,四季度房地产领域贷款落地进一步提速。其中,推动合规项目“应进尽进”成为当下工作重点。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超1000个问题项目经修复后纳入“白名单”,获得银行融资支持近2000亿元,当前 “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超过3万亿元。根据金融监管总局预计,到2024年末这一金额将超过4万亿元。据专家介绍,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即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以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一期已于2023年12月交付;二期项目在建在售,因销量有限,项目资金存在缺口;四期项目的开发和开盘较预期延缓——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的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共五期,项目公司融资需求4亿元,但申报初期,因抵押物不足无法纳入“白名单”。主动解决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达到放款条件,与企业在融资额度、方式和路径等方面进行协商,开通绿色通道……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黑龙江金融监管局多次组织银行、企业开展座谈并跟踪辅导,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方案。目前,兴业银行已对该项目授信6亿元,放款3.8亿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是当前“白名单”信贷投放的一个缩影。为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各地近期纷纷对城市房地产融资机制进行优化,推动“白名单”项目进一步扩围增效。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陈杰表示,将加大“白名单”工作推进力度,于2025年3月底前将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纳入“白名单”,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云南省开展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明责增效行动,有效提高已授信项目融资落地率,同时,建立“白名单”管理常态化机制,推动更多房地产项目进入“白名单”,进一步扩大“白名单”机制覆盖范围。“我国房企一般是集团公司加项目公司的运行架构,而‘白名单’则是以合规在建项目为融资支持对象的名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这有助于将房企集团的风险与房地产...
07
新一轮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房产市场有何反应?
多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自12月1日起执行。近日,记者走访部分一线和二线城市发现,楼市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正在回暖。这些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在契税方面,将现行享受1%低税率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在有关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对个人销售已购买2年以上(含2年)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将各地区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统一降低0.5个百分点等。房地产一揽子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在上海,去年有了“二孩”的赵女士,迫切想改善家庭住房条件。她看中位于徐汇区一套122平方米的三居室,却因为10万元的差价与房主“拉锯”了很久。“此次降契税政策出台后,我们立刻达成了交易,税费降低了6万元,我们买卖双方各让2万元。这两天我就打算去过户。”赵女士告诉记者,作为置换客户,她的买卖交易流程还可以同时进行。买卖多了,房地产中介机构也忙起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链家地产定福家园店,看到几乎所有的经纪人都在带客户看房,店内咨询室里有卖家在谈房屋出售的市场情况。门店负责人李成告诉记者,置业门槛降低后不少年轻人开始出手,改善性需求也更加活跃,其周边7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的两居室是成交的主力,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成交量也明显增加。事实上,自9月底以来,随着一系列楼市利好政策密集落地,二手房市场交易持续活跃。根据部分一线城市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1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超1.8万套,为近20个月更高水平;上海二手房交易量超过2.7万套,创下近44个月以来的更高成交量;深圳二手房过户7125套,创近50个月新高。在新房交易方面,武汉、大连、徐州、包头、合肥、秦皇岛等热点城市表现活跃。记者从市场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的城市在扩面,刚需入市带动改善性需求轮动,购房成本降低,市场预期稳定是楼市趋向回稳的关键因素。12月1日上午,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三眼桥路的福星惠誉·铂雅府营销中心停车场爆满,许多市民趁着周末的晴好天气前来看房。“11月15日晚开盘,首批近200套房源,半小时内成交超150套。”项目策...
08
多地上调房贷利率下限 为何忽然“调头向上”?
自今年部分城市商业房贷利率跌破3%以后,近期,房贷市场又迎来了一波利率上调。近一个月以来,杭州、南京、苏州、徐州、广州、宁波、无锡、青岛等多座城市相继回调房贷利率下限,上调幅度在5至20个基点之间,调整后利率为3.0%至3.1%。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9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引导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10月,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25个基点至3.6%。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有些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一度降至“2字头”。如今,为何房贷利率“不降了”?这反映出房地产市场哪些信号?在浙江安吉,上个月底,当地某房产中介工作人员李正勇就收到了房贷利率上调的消息。几天过去,据他观察,利率上调似乎对市场影响并不大。李正勇:从11月29日那天晚上开始,各大银行的银行信贷经理就通知,银行利率会从3.0%上涨到3.1%。总体来讲,3.1%的利率也是比较低的水平,因为公积金的利率现在也还是3.1%,到明年1月1日开始才是2.85%,对于刚需客户来讲,2.85%、3.1%都不是不买房更大的原因。现在从市场反馈来讲,总体对这个消息还是比较平静的,该买还是买,区别不是特别大。而在江西吉安,某楼盘销售经理罗军也表示,据他了解,当地已有至少五家银行宣布上调房贷利率,然而市场购房需求依然旺盛。罗军:我们这首套房贷利率上调了约0.2个百分点,达到了3.1%。至少有五家主流银行宣布了上调,虽然利率上调可能对部分购房者产生一定影响,对我们楼盘卖房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整体来看,市场购房需求依然旺盛,特别是刚需客户。面对利率上调,购房者是什么态度呢?家住浙江平湖的李女士:是突然上调的,之前不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嘛,我就有购买二套改善房的意向,调整之前更低可以做到2.85%,现在首套、二套商业贷款利率都上调到了3.1%,反而弄得我有点纠结了。山东青岛市民蒋女士最近一直在看房子,打算年底之前买房。在算了一笔账后,她认为这对自家购房计划影响不大。蒋女士:我是刚需买房,贷款金额不高,利率小幅度的调整影响不大,调整前后月供差别在百元以内,现在房价也比较稳定,不会改变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