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盘活房地产业存量资产,上市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行动。1月9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盛利保”)共同发起设立了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母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0.0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AMC在不良资产项目纾困及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业务优势,其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发起
盘活房地产业存量资产,上市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行动。1月9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盛利保”)共同发起设立了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母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0.01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AMC在不良资产项目纾困及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业务优势,其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盘活基金,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和存量资产纾困盘活。200亿元盘活基金成立促进房企风险化解根据公告,在上述母基金认缴的总规模200.01亿元中,信达地产认缴100亿元作为该基金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占基金规模的49.9975%);普通合伙人鑫盛利保认缴100万元,占基金规模的0.0050%;有限合伙人中国信达作为优先级合伙人认缴10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49.9975%。该盘活基金的名称为信达纾困盘活(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期限为8年。主要投资于房地产行业问题企业纾困、问题项目盘活,参与破产重整、法拍等特殊机遇投资,支持项目保交付和三大工程建设等。在投资方式方面,该盘活基金视具体项目情况,既可直接投资具体项目,也可以母子基金形式,通过引入产投人、其他资金方和合作方等另行发起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参与投资。对于此次共同投资事项,信达地产在公告中表示,是其促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与良性循环,向不动产资源整合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纾困需求,利用公司关联方的功能优势和资源禀赋,拓展项目机会,盘活行业存量资产,优化公司投资结构,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信达地产、中国信达等此次设立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释放出积极信号。”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实践中,纾困主要以项目为主,本次盘活基金除用于问题项目盘活外,也将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企业纾困,将促进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盘活的结构性机会增加。...
02
进一步畅通融资协调机制 百亿元级房地产专项纾困基金成立
盘活房地产业存量资产,上市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行动。1月9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盛利保”)共同发起设立了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母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0.01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AMC在不良资产项目纾困及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业务优势,其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盘活基金,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和存量资产纾困盘活。200亿元盘活基金成立促进房企风险化解根据公告,在上述母基金认缴的总规模200.01亿元中,信达地产认缴100亿元作为该基金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占基金规模的49.9975%);普通合伙人鑫盛利保认缴100万元,占基金规模的0.0050%;有限合伙人中国信达作为优先级合伙人认缴10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49.9975%。该盘活基金的名称为信达纾困盘活(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期限为8年。主要投资于房地产行业问题企业纾困、问题项目盘活,参与破产重整、法拍等特殊机遇投资,支持项目保交付和三大工程建设等。在投资方式方面,该盘活基金视具体项目情况,既可直接投资具体项目,也可以母子基金形式,通过引入产投人、其他资金方和合作方等另行发起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参与投资。对于此次共同投资事项,信达地产在公告中表示,是其促进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与良性循环,向不动产资源整合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纾困需求,利用公司关联方的功能优势和资源禀赋,拓展项目机会,盘活行业存量资产,优化公司投资结构,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信达地产、中国信达等此次设立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释放出积极信号。”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实践中,纾困主要以项目为主,本次盘活基金除用于问题项目盘活外,也将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企业纾困,将促进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盘活的结构性机会增加。...
03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防范化解,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回升向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扩围至18个城市,签约意向性基金规模超3400亿元。会议要求,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会议提出,支持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高效服务“两重”“两新”。引导保险、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落实,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提升跨境贸易综合金融服务质效,助力稳外资稳外贸。(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屈信明)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04
房贷利率大幅下调,不少购房者收到政策“大礼包”
新年伊始,众多贷款购房者收到“大红包”。对于参考LPR报价浮动利率的商业住房贷款借款人,如果把房贷利率的重定价日选在了1月1日,将迎来房贷利率的大幅下调。不仅是商业房贷,住房公积金存量个人住房贷款,也从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不少购房者收到政策“大红包”1月10日,武汉市民兰女士打开手机银行APP,查看自己房贷的年化利率。“房贷利率确实自动调整了,我查看后发现已经是3.3%。”她高兴地说。“和去年年初相比,我的房贷利率下调了0.9%;和2020年刚买房时5.4%的房贷利率相比,下降了2.1%。”兰女士告诉记者,2024年年初时她的房贷利率为4.2%,去年10月份房贷利率统一下调时降为了3.9%,现在已经降到了3.3%。也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发文秀“红包”。一名网友称,自己的房贷利率从5.88%降到了3.3%,月供少了不少钱。还有网友称,查到月供少了近1000元。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说,2024年,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全年累计下降了60个基点。以贷款额100万元、等额本息、30年期限为例,在房贷利率从3.9%下调至3.3%后,每月利息支出可节省300多元。除了商业贷款利率调整外,公积金贷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根据规定,在此之前已经发放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以一笔金额100万元、期限30年的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例,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供将由4270.16元降至4135.57元,总利息支出将减少4.85万元。上述客户经理提醒称,无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此次利率调整均为自动调整,无需借款人自行申请,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都能够直接享受降息带来的红利。还款金额什么时候变?也有购房者发出疑问,为什么利率下降了,自己的月供依然没变化?据了解,房贷还款金额变化通常发生在每个重定价日的当月或次月。银行按日计息,自重定价日当天起按新的利率计算,还款日扣的,是还款日前一个月的本息。中国建设银行一名客户经理举例称,假如小张的贷款是1月1日重定价日...
05
楼市:一揽子政策出台,呈现止跌回稳积极势头
2024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备受各方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政策密集推出。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呈现止跌回稳势头。2024年房地产市场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在调研中你看到市场的哪些变化?编辑部对话多名从事这一领域报道的新华社记者,与你一起回顾2024年楼市。编辑部:如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对2024年楼市的印象,你的答案是什么?新华社记者吴雨: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我会选择政策“组合拳”。2024年以来,房地产政策以“组合拳”的形式挥出:取消或调减限制性措施,优化税收政策,调整土地政策,推出房地产金融“政策包”……相关部门“齐上阵”,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举措,为房地产市场开“药方”。新华社记者王优玲:力促市场回暖。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相关部署。随后,“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逐步显效,10月、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2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楼市筑底是个过程。2024年的楼市依旧承压,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大城市房价高,新市民、青年人住房负担还比较重。居民对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更为强烈。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是两天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编辑部:在2024年关于楼市的采访调研中,最触动你的是什么?新华社记者赵瑞希:存量房业主对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反应,让我印象深刻。部分存量房贷利率较高不仅让一些人选择提前还款,也是阻碍购房者出手买房的一道坎,下调的市场呼声十分强烈。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让大量存量房业主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助推购房者敢于出手,不过度担心买入后站在资金成本的高点上。据了解,绝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已完成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惠及5000万户家庭。新华社记者王浩明:最触动我的是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大家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比如,更关心房子是不是能耗低的绿色建筑,能不能“推窗见绿”,楼盘周边有没有幼儿园、中小学、养老照护等配套。购房者越来越注重房子作为一个居住产品本身的品质,对于开发商来说,打造安...
06
阵地丨3000万以上高端住宅同比大增,且呈现"越贵越买"特征
2024年楼市呈现出前稳中低后高走势,四季度一二手房成交均出现不同程度放量,新房成交占比小幅回升。高端住宅市场相对坚挺,尤其是3000万元以上顶豪市场同比大增,新房优于二手。CRIC监测数据显示,30个重点城市一二手3000万以上高端住宅2024年分别成交4356套和1255套,同比分别增长64%和6%,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3000万以上高端住宅大多都来自上海,一二手占比分别达60.4%和42.7%,且呈现出“越贵越买”特征。我们认为,随着产品进一步“内卷”,未来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从一二手总需求量来看,2024年整体市场持稳,据CRIC监测数据,重点30城2024年一二手房总成交面积约达到3.7亿平方米,较2023年微降8%。不过从结构占比来看,二手房成交持增但增幅放缓,新房稳中有降,降幅仍达23%。从变化趋势来看,呈现出“前低后高”趋势,尤其是步入四季度以来,新房连续多月创2023年下半年以来新高。据CRIC监测数据,12月3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80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17%,量水平较2022年12月亦增长2%,创近三年同期更高分能级来看,一线市场韧性显著好于二三线城市,四季度同环比分别增长44%和77%,累计同比降幅收窄至10%。深圳表现可圈可点,四季度受新政利好效应影响,新房成交同环比倍增,全年实现正增长,是30城中全年同比转正城市。多数二三线城市在四季度均迎来稳步复苏行情,同环比齐增,少数城市诸如武汉、杭州、西安、长沙、长春、珠海成交规模尚未复苏至2023年同期水平。2024年高端住宅市场相对坚挺,尤其是3000万元以上顶豪市场同比大增。据CRIC监测数据,30个重点城市一二手3000万以上高端住宅2024年分别成交4356套和1255套,同比分别增长64%和6%,新房增幅显著高于二手房。其中1亿元以上豪宅成交78套,同比大增141%,涨幅显著高于5000万元-1亿元89%涨幅和3000万-5000万元50%涨幅。具体到城市来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上海仍是高改需求集聚地:据CRIC监测数据,2024年上海总价300...
07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顾2024年的房地产政策,无疑是充满转折与亮点的一年。在“止跌回稳”基调下,房地产调控政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向。 这一年,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旨在通过一系列调整措施,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从低谷稳步回升,迈向更加稳健的发展道路。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4年,我国房地产政策应出尽出,围绕“稳楼市
开年以来,2024年房地产销售数据陆续出炉。整体而言,行业的规模仍在收缩。百强房企整体销售额同比又降了三成,千亿级、百亿级房企的数量也都在减少。这一年,对房企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匍匐前进的一年。当全年的销售数据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除了“围观”百强座次更迭,感慨行业风光不再,更要重点关注一下潜藏在数据背后的趋势变化,这对于未来行业的格局及走向,将产生深刻影响。房企间阵营分化加剧市场份额向头部房企集中如果对比2023-2024年地产销售百强榜单,会发现2组数据变化很有意思。,看TOP100房企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2023年,TOP100房企销售额市场占比约为34.5%。2024年,TOP100房企销售额市场占比约为31.9%。同比下降了2.6个百分点。第二,看千亿房企的市场份额变化。2024年,千亿房企虽然只有11家,但销售额在百强房企中的占比达到51.1%。也就是说,前11家房企的销售额,顶得上后面90家房企的销售总和。而在2023年,千亿房企有16家,他们的销售额在百强房企中的占比为55.9%,如果只算前11家,则占比为48.4%这两组数据放在一起,会发现,尽管大家的业绩都在下滑,但明显的,中小型房企下降幅度更大,头部房企相对降幅要小点。由此可知,经过这几年的洗牌,市场份额正在向头部房企集中。局部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特点。以深圳为例,2024年TOP10房企销售额为1836.61亿元,占全市销售额的51.93%;TOP11-20房企销售额为556.66亿元,仅占全市销售额的15.74%。前10房企占据了深圳一半的份额。再看西安,作为去年热点城市之一,西安也是众多房企重点布局的二线城市。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西安TOP10房企的总销售额超1170亿元,同比增加了10亿元;而TOP20房企的总销售额则减少了172亿元;与此同时,百亿级别的房企数量,也从去年的6家减少到了5家。地产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恒强的局面正加速形成。城市深耕策略成效凸显全国性房企拿下多个城市销冠这几年,房企都投资力度都在向核心城市聚拢。2024年数据显示,几个TOP级全国性房企已经拿下了多个城...
08
复盘2024|房地产十大政策:止跌回稳主基调下,组合拳发力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顾2024年的房地产政策,无疑是充满转折与亮点的一年。在“止跌回稳”基调下,房地产调控政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向。这一年,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旨在通过一系列调整措施,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从低谷稳步回升,迈向更加稳健的发展道路。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4年,我国房地产政策应出尽出,围绕“稳楼市”,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全年政策出台数量达780余条。基于此,新京报贝壳财经盘点出2024年房地产“十大政策”,包括一线城市松绑限购、首付利率降至新低、存量房贷利率再下调、普宅标准取消、收储商品房、城中村改造全面重启等。1、一线城市大尺度松绑限购政策回顾:2024年,限购政策迎来真正的转向。上半年,除了苏州、杭州、成都、西安等核心二线城市全面放开限购外,一线城市的限购也出现了大尺度调整。诸如北京通州“双限”松绑、取消离婚限购、五环外允许多购1套房;上海放松单身限购、外地户籍社保“5改3”、五大新城“5改2”;广州放开大户型限购、四区取消限购、部分区域社保“5改2”;深圳外围区域限购松绑、非深户“5改3”。下半年,随着“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止跌回稳”的最强音,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继续松绑。尤其是北京,执行了长达13年的“五年社保限购”门槛松动,非京籍人士社保年限五环外“5年变2年”,五环内“5年变3年”,同时,通州迎来重大调整,购房政策与全市保持一致;深圳则是分区调整社保年限的限制,部分区域取消社保限制,部分区域社保则是“3改1”;上海外环外购房社保年限从“满3年”调减到“满1年”;广州更是全面取消了限购。点评:一线城市大尺度地松绑限购,直接带动了2024年四季度的成交复苏,助力楼市“止跌回稳”。2、首付比例、利率降至新低政策回顾:2024年,降首付、降利率成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手段。2024年5月17日,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其中包括首套房、二套房更低首付比例分别降至15%、25%。此后的9月份,央行新政“四连发”,其中包括商业性个人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