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 400-172-1722

西安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深圳更大本土房产中介降低平台费 9月1日起执行

    8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乐有家方面了解到,从9月1日起,乐有家将进一步下调集团平台费至5%(平台费,指每一笔成交单中按比例扣除的公司运营成本),并分级设置城市运营支持费。同时,升级薪酬福利体系,推出随心假、生日假等12项乐有家人特享假期,均为带薪假。据乐有家方面介绍,此前平台费为15%。以一套500万元的房子为例,改革后员工业绩奖更高的城市可提升2952元,更低也能提升254元。七星机甲诚邀 (ershoufang.com)免责声明:房老二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02

    房地产ETF净值下跌1.34%

    银华中证内地地产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房地产ETF,代码159768)公布8月20日最新净值,下跌1.34%。房地产ETF成立于2022年1月27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内地地产主题指数(6465.703,7.51,0.12%)(0.0000,0.00,0.00%)收益率。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52.16%,今年以来收益-17.65%,近一月收益-4.66%,近一年收益-39.16%。近一年,该基金排名同类3173/3210。基金经理为谭跃峰,张亦驰。谭跃峰自2022年11月21日管理(或拟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4.56%;张亦驰自2022年11月21日管理(或拟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4.56%。最新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如下: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持仓占比持仓股数(股)持仓市值(元)001979招商蛇口14.84%41707503666.09万000002万科A14.31%50997593534.13万600048保利发展14.18%39987003502.86万600515海南机场13.21%103896003262.33万600895张江高科8.78%11737002169万600325华发股份6.59%25029001626.89万002244滨江集团5.55%18863791369.51万600848上海临港5.35%14513001322.13万601155新城控股4.92%13704401215.58万600208新湖中宝4.13%64482001018.82万七星机甲诚邀 (ershoufang.com)免责声明:房老二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03

    盘活固定资产、回笼资金 13家A股公司计划出售房产

    本报记者 李 静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处置了其所持有的房产资产。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A股上市公司计划出售房产。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卖出房产资产,是为了聚焦主业,同时也是为了盘活闲置资产,回笼资金。  近日,上市公司拓尔思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出售的房产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何营路9号院,总建筑面积达8002.91平方米,评估价值总计为9961.52万元,转让价格为9933.64万元。  这并不是拓尔思年内出售房产。今年6月份,拓尔思就曾披露,公司向潍坊嘉博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出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科学园南里——风林绿洲的房产,转让价格2000万元。  无独有偶,7月份,东阿阿胶也宣布,拟分批出售挂牌底价为4500余万元的部分房产。公告显示,东阿阿胶拟出售的房产包括聊城新东方名人苑等住宅、济南绿地中央广场车位使用权以及济南绿地缤纷城等写字楼,合计13套住宅、12个车位使用权、3处写字楼内房间。  筑博设计7月20日发布公告称,拟与缪世华、牛世杰等5名自然人签署房地产买卖确认书,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俞泾港路11号的房产(建筑面积2286.65平方米)进行出售。  “这可能是一种资本运作策略,上市公司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如果市场环境有利,出售房产可以为公司带来一次性的收益。”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上市公司纷纷出售房产,多半是希望盘活固定资产,进一步回笼资金。例如,拓尔思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预计本次交易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125万元;维宏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将有效盘活公司固定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获得的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对现金流起到积极影响;筑博设计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的履行有利于盘活公司固定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对现金流起到积极影响;大禹节水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资产出售目的是盘活公司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经初步测算,预计本次交易对公司当...

  • 04

    险资“抄底”房地产:年内已购项目超10个,一线城市优质资产受青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陈嘉琪 上海报道  近日,21世纪经济报记者观察到,今年上半年险资不动产投资显著加速。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共有包括平安人寿、中国人寿(31.090,-0.30,-0.96%)集团、阳光人寿、众安在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宣布出资购买位于多个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的十余个产业园区、办公楼等不动产项目。  而下半年,险资亦有动作。8月15日,平安人寿也宣布新增出资0.05亿元人民币投资上海东方万国等四个产业园区不动产项目。  事实上,早在2023年,险资对不动产项目投资热情已然开始升温。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登记股权投资计划21项,登记规模661.85亿元,登记总金额同比增长14.68%。从已披露信息来看,险企投资的不动产项目涉及商业地产、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办公楼等为主,投资方式包括物权投资、股权投资、债券计划等多种方式,且多个项目已进入实际出资阶段。  2024年以来,险资持续加大对不动产的配置力度。  不动产买方市场 险资下场“捡漏” ?  据相关业内人士的说法,上半年许多不动产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入市场。其中不乏较为优质的资产,一些外资、上市公司基于回笼资金等需求,在市场上积极寻找“接盘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实力雄厚的长期资金入场就可以在谈判中获得更优的价格和条款。  仲量联行华东区投资与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孙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市场属于买方市场,资产价格回归理性。她进一步表示,随着市场的变化,业主的心态也发生了调整,这促使资产价格不断回归合理水平,为买家提供了谈判的空间。  另外,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以及“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一位险资投资端人士表示,相对而言,不动产是相对稳定的投资方向。  孙翎认为,当前市场整体价格趋于理性,市场上可挑选的项目种类丰富多样,这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一个较好的入市时机。当前市场上既有小型项目,也有大体量项目,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商业地产;价格回归理性的同时,市场上的优质项目也更多地显现出来,对于寻求稳定现金流和资本增值的投资者而言,现在是一个较好的时机...

  • 05

    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出现“三个转变”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降幅比1月份至6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0亿元,下降24.3%,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从7月份房地产领域主要数据情况看,部分指标有向好迹象,但多数仍在下降,行业依旧处在转型期。在笔者看来,随着“规模竞速”时代渐渐远去,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出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居住需求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发生了新变化。数据显示,2020年全庭户住房建筑面积总量就超过了500亿平方米。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在购房时更加重视居住价值,出现了更多改善性需求、多样化需求。  比如,中产阶层倾向于换学区更好、面积更大、品质更好的居住环境;老年群体青睐物业服务好、周边有医院配套以及满足适老化需求的社区;“新世代”则更愿意遵从“买房子就是买生活”的购房原则。住房需求的根本性转变,有望改变“得房率低于70%、净高低于3米”的旧产品逻辑,激活新需求。  第二,调控政策由“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转向“消化存量,优化增量”。房地产市场过热时,为了防止炒房客扰乱市场,相关调控政策提及“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但自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以来,调控重点随之发生改变。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平衡好现有资源的消化与增量供给的优化,是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关键。从各地施策的侧重点来看,畅通一二手房换房链条以及国企收储未售新房转为保障房、收购已出让闲置存量住宅用地盘活“沉睡资产”等多种举措正在落实中。政策端主动调节以适应供需的重要转变,有望解决多地楼市库存问题,缓解房企资金链压力,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益,促进市场企稳。与此同时,房企也需从根本上认识到,要从这一转变的底层逻辑中寻得新商机,构建新商业模式。  第三,发展模式由“旧三高”转向新发展模式。当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时,意味着依靠“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旧三高”模式无序扩张时代已彻底终结,加快构...

  • 06

    离婚后房产未变更登记,能否排除执行?

    案情简介某农商行与黄某一、黄某二、黄某三、田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郯城法院于2022年6月24日查封了登记在田某某(共有权人庞某某)名下房产一套。庞某某以其已与田某某于2020年1月3日登记离婚,且离婚协议约定案涉房产归其所有为由,请求法院中止对该房产的执行,并提交了离婚证、被执行人田某某放弃案涉房产份额的公证书、庞某某支付田某某离婚补偿金10万元的支付凭证。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对于法院查封的房产,异议人庞某某是否享有排除执行的权益,应作如下分析:首先异议人庞某某与被执行人田某某于2020年1月3日登记离婚,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该房产归庞某某所有,据此庞某某享有将该房屋的所有权转移登记至其名下的请求权。根据执行依据的民事判决书审理认定事实可知,借款人黄某一与申请执行人某农商行签订的个人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019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24日,被执行人田某某是担保人之一。在借期内借款人黄某一一直按月支付利息至2020年10月,借款到期后借款人黄某一未能还本付息。申请人某农商行于2021年12月16日向本院起诉借款人及保证人主张债权,于2022年6月20日基于上述判决的金钱债权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综合比较庞某某的请求权与某农商行的金钱债权,庞某某的请求权具有特定指向性,且形成时间先于某农商行对田某某所形成的金钱债权,结合田某某与庞某某离婚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事实,可以合理排除某农商行提出的庞某某与田某某具有恶意串通、逃避债务的行为。庞某某的请求权应当优于某农商行的金钱债权受到保护。其次,该房产系采用按揭贷款方式购买,庞某某与田某某离婚时该房屋按揭贷款尚未全部偿还,仍处于抵押状态,庞某某在未全部清偿按揭贷款并办理解押的情况下无法申请办理转移登记。庞某某为此协商田某某在县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对此,不能认定庞某某对未办理过户登记存在主观过错,该情形属于非因庞某某自身原因未能及时办理转移登记的情形。遂本院裁定中止对该房产的执行。申请执行人某农商行对裁定不服,向法院提起了执行异议之诉,后又撤诉。法官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

  • 07

    厦门大消息!房产落户政策调整

    又一地调整房产落户政策。8月19日,福建厦门发布通知调整房产落户政策,其中提出,在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拥有合法房产且满足条件的人员可申请落户,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户口可一并迁入。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务院在《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户籍制度改革任务中再度强调,取消、放宽不同能级城市落户政策,预计后续购房落户政策或在更多城市中推广。厦门有合法房产符合条件可落户8月19日,厦门市政府发布《关于调整房产落户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在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拥有合法房产,且满足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房产所在地址。一是已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且房产用途登记为住宅;二是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房产所有权份额合计超过50%(不含)。同时,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将户口一并迁入房产所在地址。本通知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厦门此次有房产证即可落户,相比此前落户对住房有户型要求等政策更加宽松松绑。此次政策出发点在于促进厦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说明后续其他城市的一个重要动向,即结合当前住房提振需要和城镇化发展需要,在购房政策方面将进一步放宽户籍政策。预计后续全国各地在购房落户方面会有较大的放松。多地调整房产落户政策今年以来,多地调整房产落户政策。8月6日,广州市花都区住建局发布稳楼市新政,其中提出,买房享花都“准户口”待遇。非广州户籍人员在花都区行政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以领取花都人才绿卡,凭花都人才绿卡及购房合同享受区政策性照顾入学待遇。持卡人子女在学前教育阶段,符合年龄要求的,按照教育部门学前教育相关规定,具有报名参加居住地本区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电脑派位的资格;义务教育阶段,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具有公办学校(含政府在民办学校购买的学位)入读义务教育起始年级资格。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认为,此次广州花都区发布购房享“准户口”待遇的政策,率先在一线城市打响了“购房落户”枪,同时也体现了因区施策的理念,有利于带动外地户籍人员购房积极性,尤其对于需要解决孩子公办就学问题的家庭,将进一步...

  • 08

    经济学家任泽平: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展望,如何避免失去三十年?

    文:任泽平团队导读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可以概括为: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但形势严峻性为1998年房改以来之最,已经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就业、地方财政和金融稳定全局,这是周期性和政策性因素叠加的结果,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否则存在落入日本“失去三十年”陷阱的风险。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采取实质有力措施,中国房地产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24年上半年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尤其在经营性物业贷、调降房贷利率、降低购房首付等政策方向发力,同时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城市放松限购。截至年中,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但地产行业表现不佳,主要受限于三大因素:1)金融机构对涉房类信贷仍持偏谨慎态度,各类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落地难;2)需求端疲弱,房地产处于周期筑底阶段,资产价格预期下降,叠加居民收入预期下行;3)部分城市房地产项目纾困进度较慢,拖累信心恢复。房地产是大支柱行业,关系六十多个上下游行业、几千万人就业,同时房地产是居民更大财富,关系消费信心。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就业稳。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024年下半年房地产形势如何?如何破局?我们对2024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情景分析。中性情景下:2024年底,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7.1%;新开工面积同比-19.3%;竣工面积同比-17.9%;开发投资额受销售、融资复苏进度制约,预计同比-9.1%。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需求空间,如果措施有力,中国不会重演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因为我国未来城市化、改善型、城市更新等还有很大空间,但是需要尽快促进软着陆,推出新模式,作为周期之母房地产稳则经济稳。短期看,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的增量政策,扭转当前的严峻局面,三招可救地产:1)组建3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银行,利率要低、期限要长、规模要大,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一举多得,解决地方财政、开发商现金流、居民“烂尾楼”的问题,同时解决新市民的住房保障体系,将起到各界拍手叫好的效果;2)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一线城市应抢抓“金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