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 400-172-1722

杭州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济南 青岛 广州 深圳 重庆 西安
  • 01

    专家解读:中国发力推进城中村“再青春”

    受访专家:刘彦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近期引发海外关注。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国202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把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列为研究议题。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路透社关注到,中国各地正加快落实城中村改造工作,把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此前的35个城市扩至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中村改造是中国城市更新的主战场。近年来,各地城中村改造加力推进,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城市面貌实现了重大优化和升级。各地的城中村改造大多遵循因地制宜、因需开展的方式展开,涌现出大量突出的成功案例。总体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杭州、成都、南京、青岛、沈阳等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都较为成功,且各具特色。二是带动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有效投资,在稳增长、扩内需特别是住房市场止跌回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推进的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内容,各地有所不同。大体来看,城中村改造,不仅以房屋建设改造为重点,还兼顾了配套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及空间功能特别是产业功能的提升,呈现出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综合性功能突出显现的特征和趋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追求文商旅居产等功能的协同。例如,温州瓯海区梧田老街由破旧的城中村升级为新的文旅打卡地,年收入超3亿元,是较为典型的案例。二是注重数字化赋能和绿色化转型。多地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创新运营云平台、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孪生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来进行场景方案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并将混凝土模块化(MIC)技术与AI智能与绿色低碳技术相结合,为改造后的城中村新社区奠定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轨迹。三是注重韧性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加强环境韧性、社会韧性和经济韧性的重要契机。其中,地下综合管廊建造及老旧管线设施的全面改造升级,推进“平急两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开展协同建设等,是当下城中村改造中的重点问题。城中村改造是中国城镇化由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存增并重”的内涵式发展新旅程的重要标志。随着城中村改造工作...

  • 02

    我国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和治理的阶段性特征

    深度调整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三个阶段经过2024年的努力,进入2025年,我们对中国宏观经济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些共识也在党的文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25—2026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治理是否就是2024年政策体系的简单延续和加码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首先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正初步完成阶段的任务,开始向第二阶段迈进。一般而言,一个大规模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和治理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以治表与治标为主,直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解决宏观经济出现的“低温症”问题,阻止宏观经济指标过度回落,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目前从各项指标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已出现回稳迹象,宏观经济面临的“低温症”得到了有效缓解,因此阶段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第二阶段,在“低温症”得到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方面,继续保持刺激的力度;另一方面,找到“低温症”产生的核心原因,制定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以治表为主。改变阶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急就章模式,逐步过渡到第二阶段“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的模式。第三阶段,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对体制机制进行深度的、大幅度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本轮经济深度调整中暴露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使经济发展步入到新均衡轨道之中。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在阶段取得了初步胜利,因此,如何有效推进第二阶段的工作,同时为第三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我们需要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逆风向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梳理,根据其根源、本质及其产生的冲击水平进行排序,从而明确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要点及治本举措。目前,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深度调整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一是“中美冲突论”,认为是外部环境恶化导致中国宏观经济陷入困境;二是“消费不足论”,认为宏观经济低迷的原因是由于收入、财富、信心等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消费降级和消费收缩;三是“轨迹过剩论”,认为新旧供给的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进一步导致收入下降、失业上升、消费不足和进一步的产能过剩与内卷;四是“房地产危机论”,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导致需求下滑、债务高筑和供给过剩;五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论”,认为资产负债结构的显著变化导致负...

  • 03

    这些年,咱安徽老百姓的房子大变样!

    房子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更是丈量幸福生活的标尺。住建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既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要影响。老百姓正逐步从“有房住”向“住得好”转型,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安徽省不仅让广大群众住得更舒适,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建筑业能级进阶、农村人居质量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以及工程质量评价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棚改房——打造舒适安逸的居住家园“现在我们脚下这片地方几年前还是低矮破旧的土墙泥瓦,街巷狭窄杂乱,市政配套设施老化缺失,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宿州市埇桥区唐园北区物业负责人吴璇介绍。而如今,这里已摇身一变,成为规划有序、干净整洁、温馨宜人的家园。宿州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作为安徽的“北大门”,近年来发展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出行示范城市等称号,还是全国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以及华东地区云计算中心。宿州既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为提升百姓居住舒适度,近年来,宿州市大力推进棚改工作,共建设棚改安置房9万余套,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市政府投资建设的2.9万套公租房已全部分配入住,累计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5.2万户。自2022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来,已实物建设筹集5800余套,有效解决了新市民、青年人及产业园区职工等群体的住房难题。唐园北区项目作为宿州市重点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用地达126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由9栋高层住宅楼、一座21个班级的大型幼儿园及4栋沿街商业组成,安置居民1762户。“小区环境特别好,到处都漂漂亮亮的,住着安全又舒心。”小区居民孙雪霞说,“以前我家是自建房,周边环境‘脏乱差’,和现在没法比。”唐园北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征集安置户意见,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至130平方米之间,涵盖两室至四室的多种空间设计,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居住需求。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向北500米是AAAA级旅游景区新汴河公园,向西500米是宿州市中心公园——三角洲公园,南侧紧邻沱河景观带。宿州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务中心主...

  • 04

    这些年,咱安徽老百姓的房子大变样!

    房子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更是丈量幸福生活的标尺。住建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既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要影响。老百姓正逐步从“有房住”向“住得好”转型,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安徽省不仅让广大群众住得更舒适,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建筑业能级进阶、农村人居质量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以及工程质量评价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棚改房——打造舒适安逸的居住家园“现在我们脚下这片地方几年前还是低矮破旧的土墙泥瓦,街巷狭窄杂乱,市政配套设施老化缺失,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宿州市埇桥区唐园北区物业负责人吴璇介绍。而如今,这里已摇身一变,成为规划有序、干净整洁、温馨宜人的家园。宿州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作为安徽的“北大门”,近年来发展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出行示范城市等称号,还是全国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以及华东地区云计算中心。宿州既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为提升百姓居住舒适度,近年来,宿州市大力推进棚改工作,共建设棚改安置房9万余套,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市政府投资建设的2.9万套公租房已全部分配入住,累计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5.2万户。自2022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来,已实物建设筹集5800余套,有效解决了新市民、青年人及产业园区职工等群体的住房难题。唐园北区项目作为宿州市重点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用地达126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由9栋高层住宅楼、一座21个班级的大型幼儿园及4栋沿街商业组成,安置居民1762户。“小区环境特别好,到处都漂漂亮亮的,住着安全又舒心。”小区居民孙雪霞说,“以前我家是自建房,周边环境‘脏乱差’,和现在没法比。”唐园北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征集安置户意见,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至130平方米之间,涵盖两室至四室的多种空间设计,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居住需求。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向北500米是AAAA级旅游景区新汴河公园,向西500米是宿州市中心公园——三角洲公园,南侧紧邻沱河景观带。宿州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务中心主...

  • 05

    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房地产市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日前,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建房规字〔2025〕17号),对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办法自2025年2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新办法明确了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的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

    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房地产市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日前,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建房规字〔2025〕17号),对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办法自2025年2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新办法明确了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的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经纪机构。信用评价将综合考虑企业的从业资格、经营业绩、社会信誉和市场行为等因素,通过信用分值综合评分制评定为A()、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在评价程序上,房地产企业需在每年2月中旬报送信用评价资料,经县(市、区)和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后,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公示和公布结果。此外,新办法还增加了动态考核机制,对出现不良信用信息的企业将及时重新评定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房地产企业将面临差异化管理。A级企业可享受优先推荐、减少检查频次等优惠政策;D级企业则会被列入重点监管对象,限制参与表彰活动,并提高监管资金留存额度。(来源:太原日报记者:贺娟芳)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6

    北京市发布2025年供地计划 对商品住宅用地实行弹性供应

    近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北京市2025年度建设用地供地计划》。2025年,北京市计划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165—3665公顷。从用地结构来看,北京2025年安排住宅用地955—1015公顷,相比于2024年的1060公顷减少了45—105公顷。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采用了弹性指标,即计划供应240到300公顷。另外,保障性住房计划安排用地475公顷,住宅用地入库240公顷。从空间布局看,北京中心城区(含核心区)土地供应规模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25%;平原新城地区(含城市副中心)土地供应规模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60%;生态涵养区土地供应规模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15%。据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年度供地计划旨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持续强化“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圈层协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考虑各圈层差异化发展用地需求,土地供应向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倾斜,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更优化和效益更大化。2024年4月3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对应去化周期的住宅用地供应机制,明确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尽管北京并不在这类城市之列,但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大趋势下,北京住宅供地也迎来重要调整。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对记者表示,对供应总量实施弹性管理,有助于保持北京新房市场库存去化周期的稳定性。同时,这一策略还能促进新房市场与二手房市场在产品、价格以及购房人心目中的价值认知上形成差异。通过这样的调整,新房市场有望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与二手房市场形成有效区分,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健康发展。此外,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较去年计划有所减少的同时,今年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有所增加,达到了475公顷,比去年增加了15公顷,这也是落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和建设力度要求的体现。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商品住宅供地变化体现了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的目的。一方面,相比去年计划有所...

  • 07

    北京市平谷区在售新房楼盘项目集中推介

    近日“新年看新房”——平谷区2025新春宜居盛典活动在京开幕。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平谷区8个在售楼盘项目,让市民和有意向的购房者深入了解平谷区核心房源的优势、区域发展机遇以及未来潜在价值。据了解,推介项目包括禧瑞金海、紫贵贰号院、樾园、乐知筑、北京岭秀、和棠瑞著、都丽华府、天润香墅湾一号。同时,各项目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福利。近年来,平谷区依托“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等产业蓬勃发展,同时通过高质量的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已形成了一个既宜居又充满活力的新城风貌。在此背景下,由平谷区住建委携手项目属地政府共同发起的“新年看新房”活动,旨在为购房者搭建一个高效、透明的置业平台,确保市民选得放心、住得安心,全面推动全区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前行。(来源:新华网)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 08

    走在前 挑大梁 看济南 | 创新不动产“带封过户”

    看中了二手住宅,但房主存在债务纠纷,购房是否有风险?房屋进入法拍,流程长、费用高,个人权益如何保障?在济南,解决这些问题有高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济南法院、齐鲁公证处、济南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不动产自行处置“带封过户”模式,为市场主体纾困,为人民群众解忧。对已查封的房产土地,济南创新引入公证预防性司法制度:采用“公证和解协议、房款公证提存、先过户后解封”三位一体执行方式,实现被执行人安全自行处置被查封不动产,保障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不动产买受人利益更大化,债务人偿债能力提升25%以上,查封财产处置效率提高50%以上。为了实现交易“零风险”,济南打出了一套多方共赢的组合拳。公证机构当“和事佬”。法院对已查封房产土地的案件进行筛选,交由公证机构组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其他债权人进行和解。各方均同意由被执行人自行出售财产的,由公证机构见证达成和解协议,确认还款金额。钱进“保险箱”。法院对和解协议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后,出具同意债务人自行处置的法律文书。买卖双方签署不可撤销的公证委托书,确保查封财产交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公证机构设立专用提存账户,用于提存房款,确保交易资金安全。先过户后解封。购房款打入公证提存账户后,由公证机构代为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实现“带封过户”并完成财产交付,改变了过去先解封再过户的交易模式。公证机构根据调解协议向债权人支付案款,法院核实债务清偿完毕的,办理不动产解封手续,案件执行完毕。济南这招“带封过户”,不仅是技术改良,更是政策革命。该项创新作为政府管理创新领域改革试点经验之一在全省复制推广,相关做法被更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指导意见》吸收。过去,处理被查封的房产土地时,往往需要走漫长的司法程序,既费时又费力。如今,不动产“带封过户”的推出,少了一些“执行大战”,多了一些“诚信共赢”,一座公正与效率的新里程碑正在济南发出光芒。(来源:济南网)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