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5.1%
4月23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1-3月房地产开发、经营基本情况。2025年1-3月,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5.1%。具体来看,商品房施工面积14832.95万平方米,增长7.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869.16万平方米,增长9.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24.23万平方米,下降5.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85.15万平方米,下降14.8%。商品房竣工面积375.97万平方米,下降29.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8.70万平方米,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面积397.28万平方米,增长0.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9.78万平方米,增长2.2%。(来源:央广网 记者:门庭婷)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02
14级阵风已抵北京 全国超一半省份将受影响 居家避险牢记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目前一场范围广、强度高的大风天气正在影响我国今明两天(4月12-13日)强风将影响我国半数以上省份部分地区风力致灾性和极端性强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消息11日08时至12日06时全国超1900个地面站出现10级以上大风超过14级的地面站有5个今天大风影响还将持续动图看10级大风何时到你家↓↓↓△上图中橙色区域即为10级阵风出没区域别大意!宅在家!极端大风今日进入最强时段北京1.北京强风持续,更大阵风达14级据@气象北京 消息,华北地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11日17时至12日6时,北京强风持续,全市八成以上的气象观测站极大风达7级及以上,更大阵风风速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高山站),为45.2米/秒(14级)。△北京门头沟高山玫瑰园(高山站)树枝晃动。此外,网友拍下的视频中,北京昨晚大风强劲,树木摇晃被吹倒,部分网友表示大风导致高楼轻微晃动,可以看到室内灯具在晃。2.大风刮倒288棵树,无人员伤亡据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消息,截至10点,全市树木倒伏288棵,没有接报古树异常情况,树木倒伏造成压线7处、压车19辆,目前已经基本处置完毕。目前,北京市未接报因大风引发的伤人、亡人情况。3.已进入风力最强时段今天(4月12日)白天,北京大风进入本次过程最强时段,预计10时至22时平原地区阵风可达9至11级,山区局地13级以上,大风橙色预警信号生效中。明天(4月13日)白天,北京大风持续,阵风仍有10级左右。4.停运、闭园、加油站暂停加油!国铁北京局根据大风影响范围,对部分列车采取临时停运措施。后续,铁路部门将根据大风天气影响范围,动态调整列车运行秩序。12日首班车起,北京市15条地面高架线路区段停运,共涉及106座车站、216公里,地下段及不涉及地面高架线路的其他线路照常运营;大兴机场线结合大兴机场客流情况及线路保护区安全情况,采取降速、停运运营组织措施。故宫博物院于12日闭馆,13日开放。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市属公园陆续发布临时闭园公告,12日、13日全天不开放。△11日,北京圆明园户外文物“提早下班”。根据《北京市大风天气应...
03
升至125%后 为何中国不陪了 贸易战中的智慧选择
当华盛顿还在为关税战的“筹码游戏”沾沾自喜时,中国在4月11日以125%的关税反制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更令国际观察家震惊的是,中国商务部随后释放出明确信号:如果美方继续加码,中方将不再奉陪。这种“以战止战”的智慧,恰似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精髓,让沉迷于“极限施压”的特朗普政府陷入进退维谷的战略困境。特朗普团队始终将关税视为“美国优先”的钥匙,却选择性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对美出口仅占GDP总量的3%,而美国对华出口却维系着260万就业岗位。当中国将汽车、化工品等关键领域的关税提升至125%时,底特律的汽车工人和德克萨斯州的化工厂主们终于意识到,这场贸易战的代价远比他们想象中沉重。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停止加征关税绝非示弱,而是基于三大战略考量。经济结构已完成“换挡升级”,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内需市场突破47万亿元。“一带一路”朋友圈扩至152国,东盟连续4年稳居大贸易伙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暴涨66.9%,开辟出美国市场外的增长极。特朗普政府明知继续加税是“七伤拳”,却仍要表演政治秀的深层逻辑在于:政治作秀需要“强硬”人设支撑;产业空心化导致工具箱里只剩关税这张牌;无法接受中国对等反制带来的心理落差,试图通过加码维持“美国不可挑战”的幻觉。当我们选择停止跟牌时,握着的是一副精心布局的好牌。全球更大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形成的消费“护城河”,41个工业大类全产业链的“防波堤”,RCEP构建的亚太经济“安全舱”。这些远比关税反制更有力量的底牌,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国选择跳出关税战泥潭的深层逻辑,体现在三个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规则,CPTPP、DEPA申请彰显开放决心;从商品输出到标准输出,5G、特高压等92项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市场,任正非创办的华为5G专利全球,大疆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70%份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当美国还在用20世纪的关税大棒挥舞霸权时,中国已经用21世纪的创新钥匙打开了未来之...
04
河南遭遇15级大风袭击,落地窗被整扇拔掉!
4月11日清晨开始,河南多地突然迎来一场“呼啦啦”式的大风天气。根据气象监测数据,从4月11日6时到12日6时,河南省大部地区出现8到10级的强阵风,局部地区风力甚至飙升至15级!要知道,台风登陆时也不过就是12级到14级之间,这15级的狂风,简直是“扯天扯地”来了。尤其是网络上一段视频更是令人震惊:一户居民家的落地窗整个被风“拔”了出去,仿佛被什么无形的巨手直接抠掉,吓得网友直呼:“这哪是风,是在拆房子!”我们常说“风大了连狗都刮跑了”,但这次河南的风,不止是刮跑狗,而是连电线杆都砸下来了,连落地窗都掀飞了。据气象局统计,郑州、洛阳、信阳、驻马店等地40个气象站,在当天的更大风速都达到或突破了4月历史同期的极值。这波强风不是常规操作,而是妥妥的“极端天气”。按气象标准来看,8级风已经能吹倒小树、掀瓦片。而这次河南多地直接干到15级风,意味着一辆空的中型货车在户外都能被吹翻,更别说那些家里的落地窗、玻璃门了,完全经不起折腾。面对如此猛烈的大风,河南多地紧急响应:一些旅游景区临时闭园或限流,市政部门也提前发布了强风预警,提醒市民不要出门、关紧门窗、远离广告牌和高空坠物风险区域。一些市民更是“亲身经历”了这场风暴的威力:“我家楼下的快递棚都被刮得飞起来,塑料箱子在空中打旋,像无人机一样。”“窗子震得像地震,客厅玻璃差点碎掉,孩子吓得哭着钻进被窝。”还有市民家的电线杆倒塌后砸到了私家车,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得不说,这场风带来的,不只是“震撼”,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气象专家分析,这次大风是受强冷空气影响所致。冷暖气流在中原地区剧烈交锋,加上地形因素的配合,导致风力瞬间爆发。这种风属于典型的“春季极端性强风”,虽然发生频率不高,但破坏力极强。不少市民也表示,这次预警发布得很及时,很多人早早就收起了阳台上的花架、关好了门窗。“还好是周末,不用出门,躲在家里都听见风呼呼响。”有网友留言道。这次事件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强风天气绝不能掉以轻心。不只是担心窗子被掀,更要注意高空坠物、墙体脱落、电线断裂等各种意外。一些人家阳台上晾的衣架、空调外机等东西,如果固定不牢,很容易被风卷走,变...
05
贸易战浪潮之下,房地产市场将面临什么?
近日,社会上最热议的话题无疑是关税。美国方宣布,将从4月9日凌晨12时起开始对中国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达到125%关税。贸易战,正在全面升级……在这浪潮之下,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着什么?机遇与挑战众所周知,关税影响进出口,而进出口又与GDP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无疑也间接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但这到底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有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对此不必过于担心,贸易战的升级不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房地产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崩盘”的基因。而且,中长期来看,随着城乡人口融合和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消化过剩的产能。贸易战的升级虽说不至于对房地产造成大的影响,但由于连锁反应,还是不可避免会被波及到,那么到底会面临什么影响?●可能抑制部分楼市需求出口与GDP关系密切,出口增速下滑会导致GDP下跌,进而削弱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抑制购房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也可能影响土地市场,土地流拍风险上升。●城市分化加剧对于外贸依赖型城市而言,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压力。我国外贸格局极其集中,进出口前五的省市占据了总贸易额的64%,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具体到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苏州、宁波、东莞、广州、厦门、青岛和金华。特别是深圳,已连续32年保持出口的纪录,是全国外贸大市。而内需主导或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城市,如成都、武汉、西安、杭州、南京等更具韧性。●货币政策为应对压力,LPR可能进一步下调,利好房贷成本和房企融资。但历史上贸易战期间,为防通胀央行可能加息,房贷利率上升,压制购房需求。●或对楼市带来机遇重点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可抗通胀,因此其会更受关注。另外,我国正从外向型向内需驱动转变,内需提振成功,楼市则能受益。政府一系列稳定楼市措施,也可能吸引资金回流,抵消部分负面冲击。政策助力为促进楼市平稳发展,近期出台不少新政。根据中指监测,2025年以来全国有超11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170条,总的来说新政可分为三类。一、公积金类政策在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方面,超30省市进行了首付比例下调、提高贷款额度等调整、优化公积...
06
优质地块供应加大 4月份土拍市场热度不减
随着楼市出现阶段性回稳以及一系列“稳楼市”政策为市场注入信心,土地市场在今年一季度维持较高热度,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和土地出让金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达0.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平均溢价率达13.6%,较去年同期提升8.1个百分点。分城市来看,一季度土地出让金规模更大的三座城市依次为杭州、北京、上海,分别为596亿元、569亿元、3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45%、73%。“今年一季度土拍市场升温,是政策扶持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增长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各地陆续取消土地拍卖限价、“90/70”政策等限制,并优化地块规划设计条件,放宽阳台飘窗、入户花园等方面的计容规则,支持房企打造“好房子”,提升房企拿地积极性。另一方面,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释放,好地段的改善型项目受到市场追捧,让房企拿地更聚焦于热点城市核心区域地块,推高了地块竞拍热度。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近期各地政府加大优质地块的供应力度,推出不少位于城市核心区、配套成熟、低容积率的地块,引导房企聚焦高价值区域开发,也是本轮土拍市场升温的原因之一。进入4月份,房地产市场迎来“银四”重要节点。土地市场热度能否延续?对此,曹晶晶表示,土地市场热度能否延续取决于项目实际去化表现以及市场回稳的持续性,预计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仍将吸引房企竞拍。“近两年城市中心区改善型项目去化表现较好,房企有在这些区域补仓的意愿。目前各地都积极调整建筑设计标准,支持建设立体生态住宅等‘好房子’,这将进一步释放本地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李宇嘉分析称,土地市场的热度在4月份将得到延续,并且热度有望从北京、杭州等热点一线、二线城市向沈阳、郑州等非热点二线城市蔓延。记者注意到,北京、杭州、南京等热点一线、二线城市在4月份均有多场土拍活动,郑州、沈阳等二线城市也在4月份有土地挂牌出让计划。据克而瑞研究院统计,4月份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20个重点城市共计划出让含宅土地66宗,起拍总价796亿元。其中,北京、...
07
全国房地产政策变动监测报告(2025年3月)
本月楼市政策聚焦中央层面重申“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地方提振住房消费类政策持续加码2025年3月,我国房地产政策持续宽松。中央层面,政府工作报告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纳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重要内容;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发布运用地方专项债收储实施细则,推动地方收储和去库存工作;住建部发布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推动“好房子”建设等。地方层面,地方积极落实中央稳楼市要求,房地产调控政策频次显著增加,当月地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50条。其中,宽松性政策40条,内容涉及取消限售、发放购房补贴、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加大房票安置力度等多个方面。本期报告主要对3月房地产行业政策进行梳理,并作解析。中央政策: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1.政策跟踪2.政策小结3月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资金利率环比回落。公开市场操作方面,逆回购净回笼3622亿元,MLF净投放63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1000亿元,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近2000亿元。资金利率方面,3月DR001均值环比下行11BP至1.77%,DR007均值环比下行13BP至1.88%。LPR方面,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维持3.1%、3.6%。在房地产方面,2025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从需求侧、供给侧、行业转型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等多方面作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发布运用地方专项债券支持收储工作实施细则,鼓励地方优先选择成熟度高、操作性强、预期效益显著、风险低的项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更好满足住房消费”列入重要内容,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等。此外,住建部印发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地方政策:调控频次显著提升,提振住房消费类政策持续加码...
08
房企花式落地“好房子” 业内:应避免豪宅化、同质化
版“好房子”规范将于下月起施行,房企如何应对?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此次规范出台不仅是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强制性规范,也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指导。而自2023年6月,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好房子”概念后,各地“好房子”的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广州、天津、深圳及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浙江省、贵州省等多个省市出台“好房子”导则。从共性来看,增加层高、降低噪音、智能配置、适老化成为各地“好房子”导则的调整方向。“好房子”国标即将落地,作为建造主角,部分房企也率先发布了自己的“好房子”战略。那么,目前,房企如何落地“好房子”规范,新房产品有哪些创新?龙湖、绿地等率先试水版“好房子”规范在层高、噪音、电梯等多方面有新的要求。比如,根据最新规范,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规定的“宜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同时,新版规范将楼板隔声性能指标由“不大于75分贝”提升为“不大于65分贝”等等。作为“好房子”的建造主角,房企如何落地“好房子”?去年,龙湖落地了业内“好房子”产品龙湖·观萃,结合“好房子”的理念,龙湖·观萃在社区公共空间、风雨连廊、开敞式阳台方面作出了创新。例如,龙湖·观萃突破传统封闭式阳台设计,采用全开放式阳台结构,户户赠送超6米挑高、约1.5米进深的空中浮岛阳台,赠送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平均提升8%的得房率。龙湖集团相关产品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好房子的标准推出之后,大家会比较关注层高的问题,龙湖这两年一直在发力改善型住房,大户型产品基本上层高都达到3米,甚至有些层高会做到3.1米甚至3.15米。”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今年,龙湖也将在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具象化的好房子标准,不断“自卷”。在“好房子”这条新赛道上,打造符合“好城市(有产业和配套)、好街区(超级界面)、好小区(功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