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辽宁全省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召开
2月21日,全省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听取房地产企业意见建议,研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措施。会议指出,去年实施商品住房去库存攻坚战以来,我省房地产市场在持续调整中呈现积极变化,房企流动性困难得到缓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力有效化解。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聚焦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基础性制度、房地产全过程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供给和顶层设计。特别要积极开展存量商品住房收购工作,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回应群众期盼。参会的房地产企业表示,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存量商品房收购、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助力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副省长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12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发言。(来源:辽宁日报)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02
长三角不动产登记的安徽样板
2月20日,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安徽创新协同机制,深化长三角区域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省通办”。其中,将全省相关大数据共享应用于长三角区域住房公积金提取,2024年共享超4.7万次,进一步服务企业和居民需求。搭建“一站式”平台实现无缝切换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全省不动产登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创新协同机制,优化服务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长三角三省一市签订全国省级“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建立联动机制,强化顶层设计。长三角区域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一网通办”、公积金异地购房提取等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搭建“一站式”平台,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皖美登”平台与上海“一网通办”、江苏“线上苏小登”、浙江“浙里办”互联互通,实现长三角区域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2024年,三省一市不动产登记平台链入全国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长三角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实现无缝切换。利用科技赋能,实现网上好办。指导各地升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应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支撑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省内多市开创“智能审核”,实现自动秒批,不断优化跨省业务流程,将省级“皖美登”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网办率提升至。全省94个服务大厅开通虚拟窗口帮办代办随着长三角跨区域人口流动变得频繁,如何进一步提升“跨省通办”便利度?安徽落实落细不动产登记服务举措,编制我省办事指南、事项,助力沪苏浙皖共同制定“跨省通办”办事指南、“全程网办”事项清单、“线下帮办”操作手册,实现高频业务全覆盖,打造“跨省通办”示范样板。依托、长三角、省数据共享平台,代理共享接口向市县开放,实现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为“全程网办”零材料提供支撑。将全省不动产登记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应用于长三角区域住房公积金提取,2024年共享超4.7万次。提升服务质效,指导全省登记机构持续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实现一般登记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涉企转移登记0.5个工作日办结。创新...
03
济南书记市长五天去了52个地方
DeepSeek固然风靡,《哪吒2》固然火爆,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春这两个最火热的“IP”,其成功的经历再一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离开了“稳扎稳打”,一切都是虚无,离开了“一步一个脚印”,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发展,需要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去推进。在这一点上,济南进入状态挺快——根据官媒报道,2月10日、11日以及18日至20日,这五天时间,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和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分别到各区县的企业生产现场、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共去了52个地方。“项目提升年”的济南,“三句话离不开项目”!52个地方,就是52个项目。其中,既有正常生产的企业、已经投产的项目,还有正在建的项目、即将竣工的项目。从这52个项目的状态,能看出济南怎样的开局?复工复产春节假期之后,现有的企业和项目能不能快速复工复产,决定了开局稳不稳、好不好。市委书记、市长看项目进展,首先关注的是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率怎么样。比如,长清区的223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1%;商河县212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8.6%。一些没有复工的企业,有的是因为产线调整,有的是因为订单计划,总体上也处在陆续复工阶段。一些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也陆续复工,开足马力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向前推进。工地活起来、机器开起来、工人忙起来,项目的活力才能激发出来。创新大平台创新,离不开大平台、大载体的支持。这波调研,笔者注意到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创新大平台——山东大学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这个坐落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项目是齐鲁医院建院百年来个创新平台。项目现场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巨大圆形穹顶的建筑正在加紧建设,从外观看很有科幻色彩。大圆顶之下,项目将聚焦零磁医学医工结合方向开展项目攻关,研究高分辨率极弱心脑磁功能成像技术,开展高端医学成像装备研制。零磁技术,从技术上看已经可以成熟应用。零磁医学成像,将与现在通用的核磁共振等医学成像原理完全不同,是一个未来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项目。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市委书记、市长的这波调研来看,济南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水平挺高。元山(济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攻克...
04
让闲置的存量资产再次利用起来!济南市盘活存量资产案例成为全国范本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何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济南给出了范本。2月17日,来自济南的一只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规模为14.96亿元,成为全国首单市政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全国首单供热基础设施公募REITs。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小鸭控股集团产业搬迁与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存量土地1160亩,用于城市更新和产能提升,入选全国第二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近年来,济南在做优增量的同时,调整组建市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采取发行REITs、PPP、盘活存量资产与改扩建有机结合等方式,让不少闲置的存量资产再次利用起来,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7个项目入选基础设施REITs项目库,总投资154.32亿元,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国探索出一条市政基础设施融资新路子作为全国首单供热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并没有先例可循。“市发展改革委帮我们加强策划包装,确保项目符合发行要求,并带领我们多次前往发展改革委对接,汇报准备工作情况,争取支持指导。”济南能源集团财务部经理董林强坦言,产品上市前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募REITs产品对于入池资产的质量要求较高,但集团公司管网因建成年代久远等原因,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审核。如果单独依靠能源集团去沟通解决,难度较大且时间预计很长,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获批。”难题摆在了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工作专班面前。眼瞅着距离发展改革委要求提报材料的时限还剩一周,“是放弃还是坚持下去?”工作专班一锤定音:“关键时刻必须拼一把!”回顾当时的紧张情形,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骏依旧颇为感慨:“我们组织了多次专题协调会,多亏了市行政审批局等部门鼎力支持,材料不到一周全部补齐,顺利通过审核。”济南能源集团财务总监张琦表示,此单REIT产品的成功上市,不仅挖掘出能源集团东部管网近15亿元资产的二次利用价值,而且在全国探索出一条市政基础设施融资的新路子。推动“沉睡”资产苏醒解决传统...
05
6亿元!青岛世园(集团)为何指向债券项目?
2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显示,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次)项目状态已更新为“已通过”。该债券发行人为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总额为人民币6亿元,债券品种为私募,承销商为一创投行。在地方国企转型压力与行业周期性调整的背景下,这笔私募债的获批不仅是企业资金链的一次“补血”,也反映了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需求与战略布局。公开资料显示,青岛世园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由青岛市国资委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0亿元。公司业务涵盖园林景观设计、旅游景区管理、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青岛世园集团在文旅产业、生态环保以及大宗贸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自承担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建设运营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青岛的一张亮丽名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区运营维护、新项目拓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等需求日益凸显,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具体来看其近几年的财务动态,2023年3月8日,青岛世园集团发行了2023年度期中期票据(23青岛世园MTN001),发行金额为8亿元;2023年6月,公司发行的3亿元中期票据(23青岛世园MTN002)票面利率高达6.5%;2024年9月,公司曾公告需偿付2022年发行的首期中期票据本金6.5亿元,均显示出其债务滚动压力。此次私募债的获批,虽未披露具体利率,但参考2024年11月其PPN001债券以4.84%收益率吸引1.5亿元交易量的市场表现,叠加当前市场对地方国企信用分化的态度,预计融资成本可能略低于前期。从这一层面来看,这笔资金的注入,理论上可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青岛世园集团旗下的青岛世博园是其核心资产之一,近年来通过游乐项目和举办主题活动,逐渐成为青岛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此次债券资金有望用于世博园的升级改造、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其在文旅市场的竞争力。从市场信心角度来看,债券项目的成功获批,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往往会关注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信用状况。此次债...
06
多城楼市企稳:沪深房价微涨,成都有区域库存不足3个月
“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近日,统计局在70城房价指数的解读中,用了“继续”一词,而这被市场认为是一线城市楼市企稳的信号。具体来看,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2%;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也环比上涨0.1%,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1%、0.4%和0.4%。财经了解到,近期沪深两城楼市活跃,带看量已恢复至去年四季度的高位水平,上海有楼盘将涨价销售,深圳则有楼盘认筹倍数超过3倍,二手房市场上,业主的预期也在增强,低价房源正在消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2023年6月以来上涨。其中,南京、成都新房价格均环比上涨0.7%,涨幅位居各大城市首位。财经采访发现,这两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均与改善类住宅需求释放有关,近期南京有楼盘涨价2%左右出售,成都有区域的新房去化周期低于3个月,因此也带动了该区域的二手房成交。沪深楼市稳步回升一线城市可谓“热点恒热”。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2%。在上海,已有新开项目释放出了涨价的信息。记者了解到,华润置地位于上海宝山区的一项目二批次将涨价入市。“二批次大概涨价5000元/平方米,”有意向购房者向记者透露,“销售表示二期有所升级,比如外立面、精装标准等。”整体来看,1月份的上海市场受春节假期等影响,新房供应量锐减7成,而成交则环比仅缩减约4成,成交面积同比小幅上涨5.59%。同时,入市新盘表现亮眼,据克而瑞监测,有两个项目触发积分制,且开盘当天即告售罄。节后,上海市场稳步回升。上海链家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7周(2月10日—16日)新房共成交480套,环比增长65%。二手房方面则保持强劲的恢复势头。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稳定在1.6万套左右,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约147%。另据上海链家,2025年第7周(2月10日—16日),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190%,带看量环比增长142.6%,节后第二周...
07
12亿保租房项目将落地北京
2025年,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迎来多重变化,新平台、新模式的加速构建,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日前,中国规模更大的住房租赁机构自如与全球知名投资公司景顺房地产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星耀如景,作为双方在中国发展持有型租赁住房资产管理的平台。星耀如景将以投资新建和收购存量资产的形式,致力于中国保障性和市场化租赁住房领域的建设发展,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租住综合体的同时,探索不动产投资和证券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吸引国内外资本长期投资、促进中国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目前,星耀如景项目落地北京石景山,总投资约12亿元,规划房源约1,500间,后续该项目将申请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星耀如景北京石景山项目效果图)近年来,伴随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加快建立、城市居民租房需求的加速释放,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多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租房人口已近2.6亿,一线城市租赁人口比例超过47%。在此背景下,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参与主体和运维模式愈加多元化。自如和景顺强强联合,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资产管理平台星耀如景。平台聚焦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资产管理,致力于成为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进行投资和管理的平台。自如资管CEO孟月表示,星耀如景平台将长期深耕中国住房租赁市场,通过整合自如行业领先的规模化、数字化运营管理经验与景顺的全球化资本资源,联合国内外大型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中国住房市场带来更多的新模式、新产品、新资金来源,提供高品质租住综合体,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加快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景顺房地产亚太区负责人周景国表示,随着中国城镇化趋势、人口发展及住房租赁市场的高品质需求,景顺房地产看好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宏观发展。此次合资成立星耀如景平台,也正是基于景顺房地产对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愿景和信心。选择与自如合作,正是看重其在该赛道的运营与创新能力,星耀如景将整合双方的能力,为市场树立新的标杆。目前,星耀如景的项目已落地北京石景山。该项目定位TOD大型租赁社区,规划房源约1,500间,未来将申请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周边商业+办公+体育形成“住...
08
上海土地拍卖首日:两“地王”诞生 房企竞相争抢
央企、国企、民企、混合制企业,甚至连外资企业都来上海抢地了。2月20日,上海迎来2025年首场土地出让。根据出让信息显示,此次共推出4幅地块,分别位于虹口、松江、浦东和奉贤四区,起始总价119.24亿元。最终,4幅地块成功出让,总成交金额达到159.2亿元,整体溢价率超过33%。中指研究院上海分析师苏晓东表示,本轮“土拍”是春节后上海土地出让市场的良好开端。“土拍”市场高涨的热情或将传导至新房市场,加之上海购房政策仍有放松的空间,有助于稳定购房者预期,有利于上海房地产市场整体企稳。虽然上海这次推出的地块数量不多,但却吸引了17家房企参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房企中,既有招商、保利、华润、越秀等央企、国企,也有混合所有制企业金地和民企龙湖,除此以外,竞拍者中还出现了外资企业,比如2家来自新加坡的开发商——星狮地产和庆隆集团。从4幅住宅地块参拍房企来看,每一宗地块都有1位以上的竞买人参与竞拍,这也意味着这一轮出让的每一宗土地都会遭遇开发商争抢。其中,浦东新杨思地块及虹口瑞虹新城地块热度较高,参拍企业超5家。也正是这两宗地块,再次刷新了上海板块内的“地王”纪录。新加坡富豪上海摘地上海的土地市场永远不缺新故事,2025年首场“土拍”就看点颇多,其中一点就是,2家来自新加坡的开发商成功在上海获取土地。2月20日上午,上海出让了位于虹口区和松江区的2幅地块。具体来看,虹口这块地是这批次推出的土地中最受瞩目的地块之一,地处内环内,属于北外滩高端住宅区,地块附近项目二手房价在13万元/平方米左右。根据出让资料显示,该地块为住宅用地,出让面积为19319平方米,容积率为3.95,建筑面积76310平方米,起始价为64.86亿元,起始楼面价85000元/平方米。该地块共计吸引了5家房企参与竞争,分别为中海、保利发展、招商和绿城联合体、华润和越秀联合体、金茂和庆隆联合体。最终,经过184轮鏖战,金茂和庆隆联合体以89.64亿元拿下地块,溢价率38.2%,折合楼板价11.75万元/平方米。89.64亿元的成交价格,刷新了上海实行“双高双竞”政策以来的总价纪录。此外,11.75万元/平方米的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