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房子”国标5月1日起实施,新房会涨价吗?对老盘冲击大吗?
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标准《住宅项目规范》(简称“规范”),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规范出台是住宅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是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与此同时,还令人关注的是,新版规范实施后,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是否会增加建安成本,是否会引起房价上涨?建筑成本提高≠房价上涨事实上,此前2019年-2022年,住建部曾先后三次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历经多年修改才得以正式发布。仅以住宅层高“长个”为例,背后存在成本、容积率与居住品质的博弈。根据最新规范,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规定的宜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新规范的层高标准比过去增加了20厘米。而且,不再采用“宜”这种建议性字眼,而是采用“应”体现了强制性的约束。对房企来说,“层高提升让房企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推动项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但住宅层高标准提升后,建筑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对房企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这样表示。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表示,新版规范提到的层高提高到3米、提高隔声指标和隔声性能等,确实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但是,随着智能建造水平提高,造楼机、机器人、装配式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减少成本,不能单纯从层高提高等就说未来房价一定会提高。另一方面,新项目的品质提高了,其价格比同区域房源价格略高也是正常。对存量在售项目影响有限那么,新版规范出台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李宇嘉认为,从2023年开始,大多数刚需开始转向二手住房和租赁居住,新房市场开始主要面向改善型住房需求,从而向配套完善、品质优越、服务良好、功能先进的“好房子”靠拢。很多改善型产品,特别是一些低密度的项目,已经开始试行3米层高,并且在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根据我们调研,现在市场上新房的购买人群主要是改善型需求,他们对居住品质、配套等要求提升了,也就...
02
两江新区土地推介会举行 8宗优质地块亮相
4月9日,重庆两江新区2025年土地推介会举行,重点推介人和、鸳鸯、龙盛新城、悦来、保税港等区域的8宗优质地块。土地推介会现场(张玮真 摄)两江新区作为重庆产业基础最雄厚、开放功能最完善、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正依托“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天然格局,着力建设幼有所育、青年有为、老有所养的高品质社区,汇集重庆市品牌教育资源和文化体育设施。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郑博文表示,希望与更多房地产企业携手合作,两江将以最真诚的态度、最周到的服务、最强劲的支持,助力建设更多高品质开发项目再攀高峰。此次推介会,两江新区重点推介了8宗优质地块,总面积1247亩,均位于新区战略发展核心区,涵盖居住、商住混合及商业商务用地,具有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服务便捷、公共配套完善、居住环境宜人的综合优势。推介会上,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对8宗优质地块进行了详细推介。鸳鸯片区金开大道、湖霞街地块轨道交汇、商圈辐射、配套成熟,可承接高端改善需求;人和片区的火凤山生态地块容积率1.5,可建半山公园居住区;龙盛新城的龙湖天街及总部城地块紧邻医疗中心与产业集聚区,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悦来片区的209亩低密地块毗邻生态公园,是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两路果园港综保区“一区双核”,可打造成中心城区罕有的低密生态商务住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地块交通便捷,周边商圈密集,多个大型生态公园环绕。土地推介会现场(张玮真 摄)“新区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局长余瑞在会上表示,新区出台6项举措,包括支持企业带方案招拍挂,促进拿地即可开工;支持土地出让价款分期缴纳、分段办理手续、配套设施代建。此外,新区将全年分时段不定期开展品质楼盘商圈展示等促销活动,采取补贴方式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与商品房联动消费,同时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房地产市场信心。推介会现场,来自央企、地方国企、龙头民企等60余家房企及金融机构代表齐聚。“我们感受到了两江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这让我们的产品叫好又叫座,也坚定了金茂在两江新区持续投资的信心。”中国金茂重庆公司总经理傅建造表示。此外...
03
多地密集出台购房补贴新政 “真金白银”稳楼市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出台购房支持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创新性的购房资助政策及优化拓展住房消费“以旧换新”模式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和成本。其中,不少地区购房补贴金额更高可达数十万元,补贴力度加大成为重要趋势。例如,浙江省义乌市于2025年3月27日印发《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包括实施置业购房补贴、实施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等。《通知》明确,个人及配偶名下在义乌市行政区域内无商品住房的,购买建筑面积小于150平方米且预(现)售备案总价不超过350万元的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给予1000元/平方米补贴。符合全面两孩、三孩政策实施后生育的多孩家庭,购买一手新建商品住房时给予补贴:两孩家庭每套补贴10万元,三孩家庭每套补贴20万元。4月3日,西藏自治区宣布优化购房补贴政策,规定财政补贴标准不超过购房总价的3%,单套更高补贴5万元,补贴时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3月25日;同日,江苏省常州市出台购房新政,其中提及,符合购房资助条件的申请人,在常州市购房资助专项房源库内新选购一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商品住房现房,可获得购房款的15%但不超过20万元的购房资助。除直接的补贴资助,多地还在探索多种创新购房模式,助力楼市回稳。在产权模式创新上,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近期推出“共有产权商品房”,企业与购房者各持50%产权,购房者可享有房屋全部使用权,首付压力显著降低;南京等地则通过金融工具减轻购房者还款压力,如南京银行面向新市民和青年群体推出“鑫青贷”,与普通房贷相比,前5年的还款金额更少、月供压力更低,每月归还本金更低100元。与此同时,南京市还优化拓展住房消费“以旧换新”模式,对换购新房者叠加政府1%和企业3%至5%的补贴优惠;安徽省明确提出鼓励各市推出阶段性购房补贴、购房消费券、“以旧换新”等促销政策。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超11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170条。各地政策优化集中在调整公积金贷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等方面。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近期,地方持续从降低购房者置...
04
一季度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
数据显示,一季度,多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信号,特别是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均明显提升。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6万套,同比增长67.7%。深圳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三天(4月4日至4月6日),贝壳深圳合作门店二手房签约量同比增长18.9%。上海新房市场同样呈现上升态势。据安居客统计,3月上海新房共成交5394套,环比上涨130%。北京市场也出现回暖态势。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9234套,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34.7%。其中,仅3月31日,北京二手房网签就达到1386套。广州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更加巩固。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11个区一手住宅网签面积同比增幅均超过10%。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3月广州二手住宅共网签10866套,环比显著增长73.08%,多区增长幅度超80%。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随着购房需求的逐渐释放,以及部分购房者对于市场走势的预期改善,房地产市场开始呈现向好态势。除一线城市外,在改善型需求释放、政策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多个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宁波、合肥、苏州、杭州、成都等城市成交量同比增幅明显。新房方面,3月,宁波核心区改善型项目集中入市,带动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79%;合肥在供应增加及郊区项目价格策略调整等带动下,成交量同比增长58%;苏州在供应增加及人才房票等政策带动下,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51%;杭州、成都、南京的成交面积同比增幅均超两成。二手房方面,3月,杭州市区二手房网签12413套,仅次于2017年3月份的成交量,创下近8年以来的新高;成都成交总量预计达到28855套,较2月17635套的成交量环比增长近64%。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回暖与政策环境的逐步优化密不可分。随着优化限购政策、加大住房补贴、推动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的加快落实,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提振。展望二季度,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李益峰表示,预计二季度各项政策落实将加...
05
辽宁持续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稳住楼市”写进总体要求,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那么,辽宁当前楼市形势如何,未来将会采取哪些举措呢?4月10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作了相关介绍。趋势:止跌态势基本形成 将进一步回暖2024年,为系统消化存量房产和土地,辽宁省政府部署开展商品住房去库存攻坚战。截至去年年底,五项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闲置存量土地已经盘活4042.7公顷;停缓建项目已经盘活及有效处置260个,一批停工多年的项目复工复产;全省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已经缩短至18.7个月,基本回归合理区间;纳入攻坚战的保交房房屋已经交付44137套,交付率85.5%,提前一个月完成确定的年度任务;全省纳入攻坚战的“不能办证”问题房屋已经办证37468套,有效解决了购房人不能办证问题,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攻坚行动,辽宁省房地产止跌态势已经基本形成,并且进一步巩固。今年1-2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62.9万平方米和121.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和1%,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比全国(5.1%)小2个百分点,销售额降幅比全国(2.6%)小1.6个百分点。以上两项指标降幅比去年年底(分别为7%和7.8%)进一步收窄,比去年同期(分别为20.3%和23.3%)大幅收窄。预计今年辽宁省商品房销售将进一步回暖,预计到年底的指标情况比较乐观,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作出以上判断。一是全省已有7个城市商品房销售指标由负转正。二是土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2月,全省房地产供地宗数和面积分别为146宗、115公顷,同比分别增长54%和40%。三是二手房交易由负转正。1-2月,全省二手房成交套数和面积分别为67858套、61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7%和2%。政策:加快完成保交房收尾 稳步推进现房销售在巩固房地产市场回稳态势方面,辽宁将指导城市落实主体责任,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组织多种形式的房交会、推介会,释放市场潜力。在完善“市场+保障”...
06
“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案例在京落地
4月8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落地情况。记者获悉,4月2日,北京辖内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实现了全市“零突破”。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介绍,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下称“《通知》”),在全国率先打通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2025年4月2日,通州区及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同时完成“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再取得突破性进展。朱衍生指出,近年来,不动产信托业务不断发展,信托财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该项业务长期面临不动产仅能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不能与信托公司自有财产相区分的问题,难以真正实现信托风险隔离的功能,影响信托行业充分发挥服务民生作用。《通知》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的登记路径和办理流程,实现了可将不动产登记为信托财产的效果,解决了潜在的权属纠纷,保护了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业务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通知》印发后,北京金融监管局加力促进实践案例落地。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合力解决问题。同时,鼓励辖内信托公司先行先试,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紧推动首单案例落地。北京市各区政府迅速响应、积极配合。4月2日,北京辖内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实现了全市“零突破”。其中:国投泰康信托为北京市一位老人及其自闭症子女设立不动产信托,帮助老人实现“生前养老照护”与“身后守护子女”的目的,促进信托成为亲情与责任的载体;外贸信托为北京市一位中年市民专业化定制不动产信托,将物流仓储设施登记为信托财产,根据其意愿将信托收入的50%定向用于慈善捐赠,构建了新时代“不动产+慈善+养老+传承”四位一体的信托服务模式。两家公司聚焦特殊需求服务和慈善传承项目,通过风险隔离及简化交易流程,有效回应社会需求,实现不动产信托从“高净值专属工具...
07
郑州:2025年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00亿元
4月2日,“郑州发布”官微披露,2025年郑州市住房保障工作发布要点。公告显示,2025年,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郑州计划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00套,分配人才公寓20000套(间);指导市城发集团、省铁建投筹措收购资金100亿元,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260万平方米。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公告称,2025年,郑州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00亿元,商品房投放5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120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以旧换新”10000套,商品房团购5000套,安置房网签20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公告提出,2025年,郑州住房租赁市场计划纳管备案各类租赁房屋3万套(间)。此外,计划新增专业化物业管理面积5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0部;计划完成剩余8779套商品住房建设交付任务。(来源:新京报)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
08
深圳不动产登记全域全时由“AI”引航
签约到领证仅需2个工作日,效率提升近50%日前,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举办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介会,介绍将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时全域”新举措,围绕“全流程服务、全场景覆盖、全智能保障、全数据共享、全时段在线”构建“五全”智慧服务生态圈。宣介会上,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代表重点展示数智化时代全新的深圳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该平台深度对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开发企业和需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企业、组织、个人等主体,创新性地融入“帮办”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全程网办”服务模式。该平台已上线不动产登记云柜台、“一站式”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后续还将推出“深小登”AI智能客服,不断拓展不动产登记服务覆盖面,构建不动产登记全周期全链条智慧服务的生态圈。如此功能强大的“一窗办事”平台,表现如何?来自深圳各大银行、房地产中介等行业的代表,分享了前期试用该平台的体验。银行业代表介绍,作为首批体验者,他们更大的感受就是便利和高效。房地产中介行业代表认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亮点可归纳为“两加两减”,即“流程减法、效率加法”,减少繁琐的办事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风险减法、信任加法”,降低不动产交易风险,增强交易双方的信任。在实践操作中,不动产交易从签约到领证仅需2个工作日,较线下模式效率提升近50%,同时实现权属信息全程可追溯,有力保障了不动产交易安全。(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秦绮蔚)https://www.ershoufang.com/web/#/Hons/HomeIndex